“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泱泱丹水,莽莽太行。惟我始祖,神農(nóng)炎帝;肇啟農(nóng)耕,澤被八荒……”5月14日上午,在清寒微雨中,來自海峽兩岸的3000余人,冒雨在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共同祭拜了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神農(nóng)炎帝。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希清在山西省高平市神農(nóng)鎮(zhèn)修葺一新的炎帝陵廣場恭讀拜祖文。來自臺灣30余座宮廟的負責人集體向炎帝敬獻了牌匾,并摘下帽子行三跪九叩最敬禮,他們紛紛細雨中與當?shù)馗鹘缛耸抗蚕迨⒌?,一起拜謁中華始祖神農(nóng)炎帝。
新黨主席郁慕明,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臺灣中華民族團結(jié)協(xié)會理事長夏瀛洲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丙申年海峽兩岸同胞炎帝故里民間拜祖典禮。省委副書記樓陽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胡蘇平,省政協(xié)副主席姜新文等省領導出席。
當日上午,炎帝陵廣場炎帝大殿在雨中顯得更加雄偉壯觀。9時30分,3000余名拜謁人員在三面印有“中華始祖神農(nóng)炎帝”字樣的彩旗引領下,隨著舞龍舞獅隊、八音會隊、鑾儀隊和炎帝神轎,莊重肅穆地走過祭祀大道,穿過山門、始祖殿、緩緩進入炎帝大殿前的祭祀廣場。來自臺灣的32座宮廟代表向炎帝大殿敬獻了牌匾,表達了內(nèi)心的認同和敬仰。
上午9時50分,典禮開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常文光主持拜祖典禮。全體肅立,擊鼓九通,鳴鐘九響。十多位身穿古裝的小伙子抬著炎帝神轎緩步拾階而上,莊重地將炎帝神像安放于大殿內(nèi)。廣東的臺校學生跳起“八佾舞”,拜祖人員向神農(nóng)炎帝分批敬獻花籃,深鞠三躬,臺灣信眾虔誠敬獻“十獻禮”,來自臺灣和當?shù)氐纳倌陜和呦虬葑媾_,振臂放飛和平鴿。高平民眾傾情表演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八音會、龍獅舞,展現(xiàn)了熱情與風采。莊嚴虔誠、宏大熱烈的典禮儀式,頌揚了炎帝開啟文明、奠基華夏的豐功偉績,表達了華夏兒女弘揚炎帝農(nóng)耕文化、凝聚民族情感、致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愿和決心。
據(jù)專家學者考證,高平神農(nóng)炎帝歷史遺存最為密集、碑記石刻最為翔實,民間祭祀活動源遠流長,歷朝歷代史書記載炎帝在高平活動的文字十分豐富,歷史文脈根源清晰可見。高平現(xiàn)存有炎帝陵、炎帝行宮、炎帝寢宮、炎帝中廟、炎帝高廟等廟宇院落35處。羊頭山上有保存完好的神農(nóng)城、神農(nóng)井、神農(nóng)泉、五谷畦、耒耜洞等歷史遺存。境內(nèi)有關記載炎帝活動的石碑石刻有110多通,其中北齊天保二年的五佛碑、唐天授二年的清化寺碑、唐天佑七年墓志銘、明萬歷三十九年的炎帝陵碑4塊碑刻在全國獨一無二。高平還流傳著很多炎帝的神話傳說和民間習俗,留下的神農(nóng)炎帝生產(chǎn)、生活的歷史印記,滲透到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隨著海峽兩岸對神農(nóng)炎帝農(nóng)耕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高平作為炎帝故里,日漸被海峽兩岸炎黃信眾認同和尊崇。
高平現(xiàn)有大量有關炎帝的遺存遺跡,與晉南地區(qū)的陶寺遺址、西侯度遺址、丁村遺址等大量考古發(fā)現(xiàn)及堯舜禹的豐富傳說,充分證明晉南、晉東南是人類古文明的重要源頭和華夏文明重要的發(fā)祥地。
這次民間拜祖典禮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海峽兩岸神農(nóng)炎帝文化交流協(xié)會(臺灣)、山西省三晉文化研究會、晉城市三晉文化研究會主辦,財團法人東莞臺商育苗教育基金會、高平市炎帝文化研究會承辦。來自海峽兩岸神農(nóng)炎帝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臺商代表參加了典禮。
典禮結(jié)束后,拜祖人員依次進入炎帝大殿瞻仰炎帝圣像,領悟神農(nóng)炎帝文化。領導和嘉賓在炎帝陵周圍共植海峽兩岸同心樹。
海峽兩岸各界人士山西晉城“話神農(nóng)”
當天下午,“問祖炎帝尋根高平”海峽兩岸神農(nóng)炎帝農(nóng)耕文化研討會在山西晉城召開。新黨主席郁慕明,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省委副書記樓陽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胡蘇平出席會議,省政協(xié)副主席姜新文主持研討會。
樓陽生代表省委、省政府致辭。他說,血脈永相連,骨肉倍相親。海峽兩岸有著共同的先祖、共同的根脈、共同的文化基因。舉辦這次神農(nóng)炎帝民間拜祖和文化研討活動,就是要通過傳承、弘揚炎帝文化,增強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增強手足之間的血脈聯(lián)系,攜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共同努力。他強調(diào),山西歷來高度重視晉臺之間的交流合作,這次活動使晉臺兩地加深了了解、增進了感情,為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發(fā)展提供了新的重要平臺。山西將一如既往地為晉臺合作創(chuàng)造更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他歡迎更多的臺灣同胞來山西尋根謁祖、文化體驗、觀光旅游、休閑養(yǎng)生、考察投資、尋找商機,以文化心連心、以經(jīng)濟手牽手,促進海峽兩岸、晉臺兩地并肩發(fā)展,共圓“中國夢”。
會上,臺灣三重市原市長、三重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歷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劉慶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學部委員王震中和晉城市委書記張九萍分別作主旨演講,他們圍繞炎帝農(nóng)耕文化,旁征博引、各抒己見,為深度研究和開發(fā)炎帝文化資源,打造炎帝文化品牌,提供了思路和借鑒。
據(jù)晉城市委宣傳部部長丁文光介紹,盡管湖北隨州、陜西寶雞等地也有炎帝的活動遺存,“但是高平卻擁有著最為密集的炎帝歷史遺存,最為翔實的碑記石刻,并且民間祭祀活動源遠流長,歷朝歷代典籍所記載的炎帝在高平活動的文字十分豐富,歷史文脈根源清晰可見?!?/p>
“有人說我們不能用公元幾百年以后所建的炎帝廟宇和碑刻,來直接證明公元前幾千年前炎帝部族的情況,但是我認為這些碑和廟縱跨一千五百年余年的歷史已經(jīng)表明,炎帝歷史傳說在高平地區(qū)源遠流長,這些炎帝古廟古碑至少是魏晉隋唐以來當?shù)匮椎畚幕囊环N表現(xiàn)形態(tài),值得深入探索研究?!敝腥A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副所長王震中認為,歷史中有神話,而神話傳說中也帶有歷史的信息。
在此次海峽兩岸共祭炎帝之前,高平鄉(xiāng)間就流傳著各種有關炎帝的傳說,高平的村村落落也都有與炎帝相關的民間祭祀活動。正是基于這些情況,臺灣地區(qū)的炎帝信眾將高平炎帝廟視為祖廟,臺灣海峽兩岸神農(nóng)炎帝文化交流協(xié)會主動聯(lián)系高平,才有了此次兩岸共祭儀式。
臺灣三重市原市長、三重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介紹,在臺的神農(nóng)大帝宮多達146家,遍布全臺各地,“是除了媽祖、關帝以外最大的民間信仰”。王震中認為,“炎帝祭拜大典,既屬于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一種方式,又在其背后蘊含著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上的認同?!?/p>
郁慕明: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在兩岸關系的新時期,通過炎帝祭拜,兩岸民眾無疑可以體認到兩岸在各個層面的最大公約數(shù),那就是同源同種。
看到來自臺灣32個宮廟的1050名代表來尋根問祖,郁慕明情不自禁想到了“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他認為,認祖是第一步,只有認祖才會想要祭祖,然后才會想到尋根。
“今天各位臺灣鄉(xiāng)親在這里對神農(nóng)大帝三跪九叩,我希望能夠讓臺灣更多的年輕一代看到這一幕,體味到其中所代表的意義?!庇裟矫鲗τ行┡_灣年輕人感到難以理解,覺得他們?nèi)匀桓悴磺鍫顩r,他們既搞不清自身文化的根源,也就看不清未來。在郁慕明的理解里,兩岸民眾之所以這樣尊崇炎帝,正是在于炎帝帶領民眾躬耕家園,為民眾的福祉嘗百草,竭盡所能開創(chuàng)未來。
“臺灣鄉(xiāng)親們在祭祖的時候,希望兩岸和平和諧。這正是我們兩岸所有同胞尋根問祖的根本意義,兩岸同胞尋根問祖的根本意義,就是希望它能帶給下一代人和平和諧,能夠在經(jīng)濟生活中互相幫助,實現(xiàn)中國的崛起。中國夢不是夢想,中國夢是一個可以實現(xiàn)的理想?!?/p>
在儀式現(xiàn)場,來自臺灣嘉義縣水上鄉(xiāng)德圓宮的呂清山將一袋從德圓宮帶來的香灰倒入了炎帝大殿的香爐鼎里,“我還要從這里帶一袋香灰回臺灣,這意味著炎帝的精神薪火相傳。”
龍明彪在講話中說,神農(nóng)炎帝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兩岸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財富。此次研討會以高平炎帝故里為依托,加強神農(nóng)炎帝文化的學術研討,對傳承和保護神農(nóng)炎帝文化,擴大晉臺各領域的交流,凝聚兩岸同胞的感情,都具有積極的意義。他希望臺灣同胞能夠充分發(fā)揮各自影響,共同傳承神農(nóng)炎帝精神,實現(xiàn)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
臺胞代表、部分省市炎帝文化研究機構代表、兩岸炎帝文化專家學者和晉城市干部群眾代表等參加研討會。
研討會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等單位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