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作者:李帥)北宋大文豪蘇軾有一首七言古詩《孫莘老求墨妙亭詩》,“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跡猶龍騰。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徐家父子亦秀絕,字外出力中藏棱。嶧山傳刻典刑在,千載筆法留陽冰。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玉環(huán)飛燕誰敢憎。吳興太守真好古,購買斷缺揮縑繒。龜趺入座螭隱壁,空齋晝靜聞登登。奇蹤散出走吳越,勝事傳說夸友朋。書來訖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后來視今猶視昔,過眼百年如風燈。他年劉郎憶賀監(jiān),還道同時須服膺”。
此詩頗受作者喜愛,簡短的說,蘇軾的詩,評論歷代書法家的成就與特點,并對杜甫“評書貴瘦硬”的看法表示不予認同。蘇軾認為“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主張書法藝術應重視各種不同風格的發(fā)揚,表現(xiàn)了他對藝術的真知灼見,以及對藝術廣采博收、如百川納海的闊大胸懷,認為人生固然短促,藝術卻能永世長存,給人以啟示。有感于此,有了一點心得。
心得之一:推開一扇窗
書乃心畫,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往往能流傳千古,萬人稱頌。從熟知的魏碑,王右軍的蘭亭序,蔡邕的名帖,唐張旭的狂草,宋米芾蘇軾的書法臨章,明清時期書法大家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近代的文人墨客也多以操練書法修身養(yǎng)性,多有得意作品。齊白石、徐悲鴻書畫明志,毛澤東詩歌唱和,郭沫若等文豪也不吝筆墨??傊?,縱觀泱泱中國書法發(fā)展的幾千年歷史,猶如推開了另一扇文明之窗,讓人在驚喜之余,多的是感慨與對書法文化的深深迷戀。
匾額、招牌、碑帖和書箋是書法文化承載的主體,君不見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鐫文,君不見祖國大好河山名山景區(qū)的經(jīng)典題名,君不見黃鶴樓銘刻的李白詩篇,君不見中國農(nóng)歷新年張燈結(jié)彩,楹聯(lián)妙文……這是昔者今人練習書法的成果展示,這是一扇由勤奮練習書法而收獲的碩果。
今人多談筆墨性情,書法練習以人情為本,筆下是喜怒哀樂的流露。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者氣郁而字斂,樂者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而筆畫以粗細顯現(xiàn)。因此,初學者在練習書法時,姿勢要求兩臂自然平,獨體謹放大,腰背挺直,合體放恰當,兩腳踏穩(wěn),同時還要求有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沒有個太大的情緒起伏,呼吸平穩(wěn),鍥而不舍,學荀子持之以恒,方能力透紙背,學有真的。
正確的執(zhí)筆用腕,練習時遵循先上后下左到右,先橫后豎,撇在先來捺在后,寫罷外邊寫里頭的筆畫原則。對于楷書的四十一種筆畫類型,一氣呵成的行書,雁不雙飛斬釘截鐵的隸書,行如春蚓秋蛇的草書,筆畫平整張芝皇象索靖王的章書,雄渾雅健的榜書,草如激電湍流 字字如驚蛇出洞,氣勢磅礴的狂草,各種類型的書法練習要求本來就是對練習者不同心境的反映,只有此種個性的人才適合去聯(lián)系這種筆法。
字帖是書法練習者必不可少的裝備,從讀帖、背帖到臨帖,直到在不斷練習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風格,灌個人的浩然正氣與書法中,這個過程非一日之功,一曝十寒難以成功。首先選對適合自己的帖子,或者是魏碑十帖,或者唐詩三百首,讀帖即是書法臨摹練習的必經(jīng)過程,也是增強自己的文學與古文素養(yǎng)的的一個有力渠道。三月燕歸紙鳶飛,四月臺城柳霏霏。在日積月累的臨摹中,你會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你又打開了另一扇文明與傳統(tǒng),璀璨的文化瑰寶的窗戶。
書法精品內(nèi)涵豐富、博大精深,蘊自然的性靈、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在欣賞與書法練習中會得到審美的享受、哲思的啟迪、心靈的美化。在臨摹形成自己的風格中養(yǎng)浩然之氣,積淵博之才,得天地靈性,納萬物菁華,妙發(fā)靈機。練習書法時,須絕慮疑神,全軀啟動,力送毫端,注于紙上,抒胸中氣,散心中郁。所以說,一個書法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個樂于修身養(yǎng)性,不斷拓寬意境;學識豐富,博古通今,陶冶情操、享受生活,心境淡雅的人。
書法是一扇通往文化精粹與雅致生活的窗戶,推開這扇窗,你將看到一個與喧囂的塵世不一樣的世界。
心得之二:感悟書法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作為琴棋書畫之一的中國書法藝術更是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以其獨特的造型,深刻的內(nèi)涵,彌久的藝術性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每逢周末,我躲進書房,駕馭著黑白的線條,馳騁在先賢的碑帖之前,任由墨香靜靜彌漫,滲入心田。
書法與我真是一種緣份,當我孩提入學之時,我的啟蒙老師王老師的字寫的端正、秀麗、漂亮。使我幼小的心靈產(chǎn)生了無比的崇敬之情,而且王老師也非常樂意教我們書法,每天布置的書法家庭作業(yè)也都認真的批改、講解。坦率的講,我過去雖已斷斷續(xù)續(xù)地練習書法二十個年頭,但收效并不大,大抵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天賦不高,記得曾國藩在論及天賦與勤奮的關系時說,古來圣賢名儒之所以能夠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是因為資質(zhì)居其七分,人力不過三分。細細品味,誠可信也。雖說如此,但對書法那揮之不去的愛從未減退。二是勤奮不夠,說到勤奮,大家都會想到晉代的羲之父子,王羲之,幼年時期,每日臨池,以池塘之水刷筆硯,日久池水盡黑,后世名之墨池,故成書圣;羲之七子獻之,幼傳家學,得父教誨,用完十八缸墨水,書藝超絕,與父齊名;羲之七世孫智永為傳家法,發(fā)誓不成不下樓,數(shù)十年如一日,退筆成冢,名揚天下。
筆墨性情,我手寫我心。書法反映的是個人的性格。古人云:“字如其人,心正則筆正”。一個人的胸襟氣度直接影響書法藝術的感染力,唐代的顏真卿為人正直,他的書法也雄渾而具有氣勢;柳公權性情耿直,敢于直言進諫,其楷書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毛澤東,一代偉人,他的草書直追懷素,奔放,灑脫,氣勢磅礴,著實一派偉人的風骨。
書法是自然的。書法家鐘繇提出:“流美者人也?!彼J為書法美的形式存在于人。書法理論家孫過庭也認為:“況出之為妙,近取其身?!笨梢姇ㄋ囆g是人獲取意向感受的主要對象。諸如長短比例合度,起伏節(jié)奏的和諧,情緒的哀樂表達,寫字的人都經(jīng)常印證到書法中去。唐代的草書家張旭酒后看到了疾馳的劍舞,寫出了流傳千古的狂草。
書法是哲學的。學書由不好到好的過程就是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書法講究粗細、快慢相結(jié)合即是矛盾雙方二者的對立統(tǒng)一;書法謀求章法的整體望氣,體現(xiàn)了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炫c慢,粗與細,橫直豎折,方圓繁簡各取所需。
中國書法是歷史的。有書法家曾這樣說過:“真正的經(jīng)典是穿越時空的。”王羲之在少長咸集、崇山峻嶺、清流急湍的良辰美景下寫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因時光的推移而愈發(fā)光芒四射;張旭的狂草至今后世也鮮有來者。
練習書法的第一要訣是自信。一代圣人孔子說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边@個“狂”是指內(nèi)心的自信,不是行為上的張狂。書法藝術需要自信,落筆干脆自信,寫出的字才流暢,才會一氣呵成,才能達到力透紙背的效果。
有了信心與勇氣,書法練習還必須有鍥而不舍的恒心與毅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練習書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牢記字無百日功,學書貴有恒。在選對名人字帖后一心一意臨摹練習,不能朝秦暮楚,手腦并用,看在眼里,凝入手指。重要的不是臨摹帖子有多好,而在于字外功夫。字帖只是依托,練習一段時間后,橫捺豎提,能夠?qū)懗鼍哂幸欢L格的字體來才是硬道理。
當然,書法是講究靈性與自然的。在寫書法或者練習時,保證一個平和淡定的心態(tà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中無塊壘,腦中無雜念,心如止水鑒常明,動靜有度不偏執(zhí)。隨從書法藝術的自然性,該曲則曲,當彎就彎。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也是在無數(shù)次臨摹與書寫中慢慢形成的。講究水到渠成,不急功近利,想一下子就達到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是不可取的。
總之,書法藝術是一種綜合性藝術,窮盡一生,也許只是認識到了它的冰山一角,在生活中感悟書法藝術的美,對于書法愛好者來說倒也是一件樂事。
書法是一扇通往文化精粹與雅致生活的窗戶,推開這扇窗,你將看到一個與喧囂的塵世不一樣的世界。
心得之三:我的“書法”初心路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xiāng)啊……”洪湖曾是全國農(nóng)村土地革命的中心之一,在這片革命的熱土上,孕育出了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演繹了一幕幕的傳奇故事。這里就是我的故鄉(xiāng),我就在這出生,在這里成長,在這里和書法結(jié)緣,從此伴隨我一生。
星火起源之家鄉(xiāng)洪湖
從小就生活在濃郁的紅色氛圍里,我在還不知道什么是人生目標的時候,就已經(jīng)立志要成為像洪湖那無數(shù)革命志士一樣,能夠保家衛(wèi)國的人。1996年,我進入村小學學習,成為了班級年齡最小的學生。我還記得當時的班主任王永順老師,總是給我特殊的關心和照顧,幫我順利度過了入學的不適,慢慢融入了校園生活。對此,我對王老師總是心存感激,對他的課非常著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老師總是喜歡在課堂之余給我們講一些革命先烈的故事,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他當時講的賀龍將軍三下洪湖、周逸群智除惡霸等故事直到現(xiàn)在我都還記憶猶新。
王老師除了愛講革命故事,三句不離口的就是他心愛的書法了。記得有一次講到賀龍將軍的故事時,他告訴我們,賀龍將軍不僅是我國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他在書法方面也頗有造詣。講到興起之時,王老師還會現(xiàn)場潑墨揮毫,給我們展示一番。我依稀還能想起他邊寫邊念叨的場景:“書法一道,學無止境,我這也還差得遠呢,你們倒是可以多學學”“這寫字就像做人,既要規(guī)規(guī)矩矩,也要有自己風格”。王老師作為當時村里唯一會寫毛筆字的老師,他的話,看似自言自語,卻讓當時的我茅塞頓開——要成為“他們”一樣的英雄,那我就學習他們的本領,一點點的和他們一樣。就這樣,在那個特長培優(yōu)還沒有流行起來的年代,我接過王老師手里的毛筆,開啟了我的書法啟蒙。從筆墨紙硯的籌集,到字帖臨摹,名師指導,我的書法學習之旅再無停歇。
瓶頸突破之初心不改
進入二航局工作之初,我主要在華中·中交城項目部從事財務工作,繁忙的工作再加上項目艱苦的辦公、住宿條件,讓我一度擱淺了書法這一愛好,也忘卻要成為英雄一樣的“他們”的初心。
在內(nèi)心里,我一方面用和平年代不再需要英雄也難以成為英雄這樣的借口為自己開脫,一方面又覺這樣“規(guī)矩”的生活是在消耗人生,倍感矛盾和煎熬。直到18年春節(jié),我們建筑公司黨群部部長李安輝找到我,讓我準備下為項目上的工人寫春聯(lián),送溫暖。他拍著我的肩膀,語重心長的說道:我們要讓傳統(tǒng)文化得到傳承,要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重新拿起了擱置已久的毛筆,竟無半點生疏質(zhì)感,反倒是重新找回了血脈相連的感覺。在筆尖的靈活勾勒下,小篆,隸書,行書,一個個鮮活的字體躍然紙上,那一刻,我覺得我又和我的英雄們相遇了。我還記得我當時寫的對聯(lián):“新思想領新使命,新時代踏新征程”“精心展江城魅力,矢志鑄二航品牌”“書百年二航偉業(yè),建一流品質(zhì)空間”……送春聯(lián)活動得到了項目上工人和業(yè)主單位的認可,并在央廣網(wǎng)等主流媒體進行了報道。在那一瞬間我明白了,和平年代同樣也需要英雄,只是更多時候不再是需要他們上陣殺敵,而是需要他們給群眾辦實事,讓他們在和平年代能有更多的幸福感;需要他們把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承和傳播出去,讓中國故事和中國文化在國內(nèi)社會甚至世界上更有影響力。
文化宣傳樹百年二航
文化不僅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軟實力,更是一個企業(yè)的內(nèi)生動力。
2020年5月,我有幸代表中交二航局參加由中國水利部和中交集團共同主辦的全國“中交疏浚杯”河湖文化創(chuàng)意大賽,獲得“優(yōu)秀獎”,再一次在省部級平臺展現(xiàn)了我們二航人追求卓越的品質(zhì);同年10月,我又代表中交二航局受邀參加湖北省教育廳主辦的“湖北省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貧困小學校長提升培訓計劃,并作了題為《中國國粹之-中國書法的“前生今世”》的專題授課,得到與會老師的一致好評,為我們中西部的脫貧工作添磚加瓦。而早在2013年,我就曾只身前往恩施山區(qū)為山區(qū)的小學生義務講授書法課,彰顯了我們二航人的社會責任感。在工作之余,我經(jīng)常夜半挑燈學習書法,2020年12月,我的書法和篆刻作品又同時獲得由中國交通書畫攝影協(xié)會、中交集團工會、辦公室、黨委工作部及團委共同聯(lián)合主辦的“肩負使命·勇毅篤行”——抗疫復工及脫貧攻堅”書畫攝影比賽的“書法類一等獎”和“篆刻繪畫類二等獎”兩個獎項,并將自己書寫的書法作品《最美逆行者》贈送給潛江市檔案館作為資料永久保存,積極助推疫后的復工復產(chǎn)。
平臺助力之自我成長
在建黨百年華誕之際,交通部面向全社會及交通運輸行業(yè)的書畫、攝影愛好者征集書法繪畫作品,準備為黨獻禮。作為一名黨員,一名交通人,在幾經(jīng)修改和潤色后,我以書法和篆刻作品積極參加了征稿,用自己的形式向黨慶生,也借此慰藉我心中的英雄們。
尤為幸運的是,我的篆刻作品獲得了在交通部的首展,而且有機會作為志愿者去交通部參加整個布展和作品解說工作。“此次書畫攝影展的展廳以《永遠跟黨走》的理念為核心,以‘心’形走廊式的格局進行作品展示,充分彰顯交通人忠心為黨,一心向黨的價值觀念”中國交通書畫攝影協(xié)會布展負責人楊燁老師如是說。坦白講這也是我見過的最特別的一次展覽布局形式。
首展當天,交通部部長李小鵬同志帶領部、司、局主要領導,蒞臨參觀了此次的書畫展。作為解說員我當時是既興奮又緊張,甚至不知該如何解說。李小鵬部長好像看出了我的內(nèi)心,他和藹地看著我們說,你們辛苦了,并主動和我們一個個握手。之前的緊張在這句話和這次握手之后,竟神奇地變成了一種鼓勵,一種來自內(nèi)心一直向往的英雄的回應。于是,我迅速恢復平靜,認真進行作品解說,李小鵬部長還和我一起探討了關于篆刻的一些專業(yè)知識。他看出我對書法篆刻的熱愛,鼓勵我們年輕人要繼承和創(chuàng)新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這是重要的精神食糧。觀展結(jié)束,李小鵬部長還和我在作品前一起合影,原來我一直堅守的初心在公司平臺和領導的指導下,通過自己不斷努力會一點點實現(xiàn),我所想要成為的英雄,是勇于革命的戰(zhàn)士,是和藹的李部長,也是一直堅守初心得自己。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因有兒時的心之所向,方有后來的初心踐行,我雖沒有成為兒時心中所向往的英烈,但英烈本身帶給我們的力量和影響卻能激勵我的一生。他們用身軀保衛(wèi)國家和民族,我用筆墨幻化精神和文化。不同的戰(zhàn)場,共同的使命,惟愿我黨永遠風華,我的祖國安康昌達。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