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普及無人駕駛的路徑離我們更近:從輔助駕駛到完全的無人駕駛。
特斯拉就是其中一例。去年,特斯拉為ModelS車型升級了自動駕駛功能,在高速公路上,能讓車輛保持在車道內行駛,自動根據(jù)前后左右的車輛情況調整車速、方向等。而在今年4月,特斯拉發(fā)布的新車型未來也可以升級自動駕駛,其預定量已經接近40萬。
“新款特斯拉火爆背后,反映了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的巨大前景”,蘇淑萍表示。
在特斯拉的車型上,利用價格較為低廉的集成攝像頭,開發(fā)專門的處理芯片,讓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自動識別車道線、行人,交通信號、交通指示牌等,并根據(jù)識別的圖像做出預警,乃至控制車輛。
蘇淑萍認為,相對于價格為幾十萬元的激光雷達以及高精度GPS及光纖陀螺而言,通過視覺識別來輔助駕駛,成本可以低至幾百美元,更有商業(yè)化前景。
其實,成本問題已經被公認為無人駕駛普及的攔路虎。前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吳甘沙離職后,創(chuàng)辦了馭勢科技,專注無人駕駛解決方案。他在很多場合都直言谷歌、百度的無人駕駛車太貴?!叭绻惠v無人車要200萬,而一個司機的成本一年才6到7萬,不合算”。
在無人駕駛的普及上,吳甘沙也提出了兩個價值主張:早期,無人車可能只在家和辦公室之間行駛;然后,規(guī)模化的無人車會逐步在城區(qū)進行商用;最后,全天候全區(qū)域才能實現(xiàn)無人駕駛。吳甘沙認為,“這確實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取決于你何時何地需要一輛什么樣的無人車,也許需要1年,也許需要30年。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