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氏麥稈畫,又稱麥秸畫等,可上溯至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制作工藝上,麥稈畫利用天然麥稈的自然光澤、紋理和質感,巧妙地融剪紙、國畫、版畫、雕刻、油畫、烙畫等諸多藝術技巧為一體,通過煮、刮、熏、制、熨、漂等10幾道工藝,形成各種各樣精美的圖畫。
仙桃麥稈畫大致形成于清同治年間,湖廣沔陽州舉子鄧綽堂(字雅儒)進京殿試,候榜期間盤纏告罄,于郊外取材制作麥桿畫于市,王公大臣爭相購買,聚京舉子莫不驚羨。故進士及第,欽點翰林,編修閑暇研磨此畫技藝,日趨完美,形成一門獨特的藝術秘傳于嗣。辭官歸田后回祖籍,開始在仙桃流傳,并逐步形成與仙桃地區(qū)風俗習慣,大眾審美相適應的鄧氏麥稈畫。麥稈畫能保質上千年,不老化、不褪色,可用于家庭、辦公室、賓館、飯店和娛樂場所等。
仙桃麥稈畫大膽吸收剪紙、貝雕、樹皮畫、羽毛畫、書法、國畫、烙畫等諸多藝術元素,制造出了既有傳統(tǒng)技藝,又有現(xiàn)代審美意識的淺浮雕麥桿畫,其藝術底蘊古樸典雅,端莊秀麗,栩栩如生,充滿了濃郁鄉(xiāng)土氣息。
2013年鄧氏麥稈畫第六代傳人鄧友譜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在同行眼里,鄧友譜堪稱“荊楚一絕”、“中華一杰”。湖北電視臺專題片《荊楚一絕》引用了專家這樣一段評語:“鄧友譜的畫幅以鴻篇巨制見長,構圖以刀痕烙畫線條見長;造型以凸出平面、浮雕貼成立體形象見長,風格以精細寫實見長,令人嘆為觀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