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鄭州一老先生拉著孫女猛拍97路公交車車門,要在路口上車,上車后便對車長破口大罵。但小孫女說的話讓車長直掉淚:“爺爺!是你不對!車沒進站不能攔門上車!你再這樣以后不用來接我!阿姨對不起,是我爺爺不對。”(1月14日《大河報》)
文明乘車,爺爺竟不如孫女懂事,讓人唏噓。與之鮮明對比的,是近日某地公交車上一名七旬老人給年輕人讓座,引來網(wǎng)友紛紛贊許。當時車上只有一個空位,同上車的女青年讓老人坐,老人卻讓年輕人坐,他笑呵呵地說:我站會沒什么,年輕人上班太累了。
一句“年輕人上班太累”,多體貼,多親切!同在公交車上,同是老人,讓座的具有長者風(fēng)范,老有可為;罵人的則有失老人風(fēng)度,倚老賣老。“人跟人的差距咋這么大呢?”
其實,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是雙邊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說明尊老與愛幼二者不可偏廢,敬重與愛護也是相互的,并非天經(jīng)地義的義務(wù)。
長期以來,我們習(xí)慣了為老年人讓座,遷就照顧老人,這已成為一種良好的社會風(fēng)尚。不過,這也養(yǎng)成了某些老年人的定勢思維。筆者是一名老人,看到擠公交車的年輕人和背著書包的學(xué)生們,總是能感受到他們的不易。他們在擁擠的公交車上找個位子歇口氣,即便不讓座位,也無大的過錯。老年人要將心比心,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兒孫體諒關(guān)愛,大可不必倚老賣老甚至蠻橫霸道。
如果人人都做謙謙君子,長幼互謙讓、夫妻互親愛、鄰里互和睦、師生互理解、干群互體諒……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