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申報的“法屬南部領地和海域”(French Austral Lands and Seas (France))自然遺產項目,位于南緯37°至50°之間,是南印度洋最大的稀有陸地,包括克羅澤群島、克爾蓋倫群島、圣保羅群島和阿姆斯特丹群島。由于它們的海洋學和地貌特征,這里的水域構成了豐富多樣食物鏈的基礎。這個位于南印度洋中部的綠洲是世界上海鳥和哺乳動物最集中、最多樣化的地區(qū)之一。
Bagan (Myanmar)
申報類型:世界文化遺產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時間:1996.10.04
依據的突出普遍價值標準:(iii)(iv)(vi)
蒲甘是一座緬甸歷史古城。該系列共有8個組成部分,包括3595個有記載的古跡,其中有佛塔、寺廟和其它用于佛教精神實踐的建筑,以及許多碑文、壁畫和雕塑。
蒲甘是中世紀世界最大佛教帝國的中心,其經濟和政治功能得到宗教和王室的支持,為蒲甘文明的鼎盛時期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見證,同時是佛教建筑薈萃的杰出典范。其規(guī)模之大令人印象深刻,既是一股強大的歷史力量,也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實踐。
中國 良渚古城遺址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 (China)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時間:2013.01.29
申報類型:世界文化遺產
依據的突出普遍價值標準:(iii)(iv)
良渚遺址地處中國長江下游環(huán)太湖流域,反映出中華文明起源階段稻作農業(yè)的最高成就;并經由它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對其后5000年的中華文明發(fā)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可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fā)展特征。遺址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它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具有杰出代表性的東亞地區(qū)史前大型聚落遺址。
中國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Migratory Bird Sanctuaries along the Coast of
Yellow Sea-Bohai Gulf of China (Phase I)(China)
申報類型:世界自然遺產
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預備名單時間:2017.02.28
依據的突出普遍價值標準:(ix)(x)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是一個系列申報項目,包括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四省。一期申報提名地包含江蘇鹽城南部候鳥棲息地(YS-1)和江蘇鹽城北部候鳥棲息地(YS-2)。該項目區(qū)域一直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最關鍵的停歇地,大量瀕危鳥類選擇在此停留。
2019年,各國一共提交了37項申遺項目,其中亞洲占到了13項,包含10項文化遺產和3項自然遺產。亞洲各國為世界遺產貢獻了很多新生力量。除中國外,伊拉克、緬甸、巴林、阿塞拜疆、印度、老撾、日本、印度尼西亞和韓國都提交了文化遺產申請。伊朗和泰國分別以“希爾卡尼亞森林”(Hyrcanian Forests)和“崗卡章森林保護區(qū)”(Kaeng Krachan Forest Complex)申報了自然遺產。
印度尼西亞申報的“翁比林煤礦遺產”(Ombilin Coal Mining Heritage of Sawahlunto),位于西蘇門答臘省,包括了礦區(qū)、港口煤炭倉儲設施,以及連接兩地的鐵路。這座煤礦創(chuàng)建于19世紀末期,一直使用到2002年。其工業(yè)系統展示了100年來的技術創(chuàng)新、文化交流。有望成為東南亞地區(qū)第一項工業(yè)類別的世界遺產。
積極、活躍的申遺態(tài)勢背后,顯示出亞洲各國通過提升對自身文化與自然遺產的知名度,共同推動了對亞洲文明的認同。
此次申遺項目中,東亞各國一如既往地表現突出。韓國提交了“儒家書院”,從現存的637個書院當中,選擇了9座有代表性的書院申遺。日本提交了“百舌鳥·古市古墳群”。中國的申遺項目分別為“良渚古城遺址”和“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責編:朱江、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