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是蜚聲中外的歷史名勝,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涌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于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后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备裹S鶴樓名聲大噪。
黃鶴樓相傳始建于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xiàn)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shè)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guān),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墻上設(shè)大片浮雕,表現(xiàn)歷代有關(guān)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shè)夾層回廊,陳列有關(guān)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zhèn)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于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lián)、匾額、摩巖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
黃鶴樓公園旅游看點:
黃鶴樓公園
黃鶴樓景區(qū):國家5A級景區(qū)、中國歷史文化名樓、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其它兩大名樓分別是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國家旅游勝地四十佳。黃鶴樓是古典與現(xiàn)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gòu)筑的精品。它處在山川靈氣動蕩吐納的交點,正好迎合中華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風民俗、親近自然的空間意識、崇尚宇宙的哲學觀念。登黃鶴樓,不僅僅獲得愉快,更能使心靈與宇宙意象互滲互融,從而使心靈凈化。這大約就是黃鶴樓美的魅力經(jīng)風雨而不衰,與日月共長存原因之所在。與滕王閣、岳陽樓并列江南三大名樓。
1985年6月重建開放的黃鶴樓公園,面積10余公頃。主要景點是黃鶴樓。2010年6月,黃鶴樓公園管理處主任李安健日前透露,蛇山東區(qū)的文化休閑景區(qū)將免費向市民開放,不會用圍墻圍起來。
新增區(qū)域,蛇山東區(qū)文化休閑景區(qū),西起與原省圖書館相鄰的武昌路、東至中山路的大半個蛇山。近年,武漢斥資數(shù)億元拆遷了蛇山南坡15.9萬平方米的建筑,搬遷了省教育學院、省圖書館、黃鶴山莊、龍華大廈及部分民房,并恢復(fù)山體植被,新建成園林綠化景觀。
蛇山整治后,這片景區(qū)及景區(qū)內(nèi)的歷史建筑,交由黃鶴樓公園管理處管理。該管理處還拆除了原首義公園與這片景區(qū)之間的院墻,讓首義公園與這片文化休閑景區(qū)連為一體,并一起免費開放,讓市民有更多的開放式休閑空間。
新增管理區(qū)域加上原來的黃鶴樓公園,面積達到了40.3公頃。
未來的“大黃鶴樓風景區(qū)” 武漢正在著手規(guī)劃整合琴臺、龜山、蛇山、首義文化園區(qū)等資源,打造黃鶴樓風景區(qū),面積將達12平方公里,是現(xiàn)有黃鶴樓公園的30倍。白云閣雪景黃鶴樓南樓
舊時有白云樓、安遠樓、瑰月樓、楚觀樓諸稱,它與黃鶴樓、頭陀寺、北榭并稱為古時蛇山“四大樓臺”。現(xiàn)樓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園南區(qū)黃鶴樓東南185米處。南樓背山面南,上下2層,鋼筋水泥仿磚木結(jié)構(gòu),歇山式頂,重檐飛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復(fù),6圓柱,軒敞明潔。樓前有一棵百年古樹,給南樓平添古樸之色。
2010年,黃鶴樓景區(qū)接待游客超過185萬人次,收入首次破億。
白云閣
坐落在蛇山高觀山山頂,在黃鶴樓以東約274米處,海拔75.5米,閣高41.7米,是觀賞黃鶴樓、蛇山、長江的極佳景點。白云閣歷史上曾是南樓的別稱,閣名源于唐代詩人崔顥“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詩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閣,外觀為塔樓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95平方米,閣名由史學家周谷城書寫。
亭臺
毛澤東詞亭
在南樓東南側(cè),黃鶴樓東南206米,白云閣西南90米處。詞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長寬各6.6米,高9.5米,為四角攢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寬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兩面分別鐫有毛澤東1927年春登蛇山時填寫的《菩薩蠻.黃鶴樓》和1956年6月暢游長江后填寫的《水調(diào)歌頭.游泳》。
擱筆亭
在黃鶴樓以東132米處,鋼筋混凝土仿木結(jié)構(gòu),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
千禧吉祥鐘:身重20噸,蒲牢1噸,取20世紀和21世紀的連接之意,鐘體材料為銅合金,含黃金2.1公斤,銀8.4公斤,它是明朝永樂大鐘以后中國鑄造的最大銅鐘。大鐘外形為裙邊圓鐘,口部直徑3米,高約5米。
“鵝”碑亭
在黃鶴樓以東245米處,有清代流傳下來在武昌蛇山黃鵠磯的一筆草成的“鵝”字刻石一方,傳說書圣王羲之在黃鶴樓下養(yǎng)過鵝群,有次情不自禁寫下此字。1986年,風景區(qū)將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鵝字碑立于形如彎月的鵝池東端,在碑的北側(cè)建一石拱橋,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詞詩碑廊
黃鶴樓東南210米,環(huán)繞景區(qū)鵝池四周,碑刻內(nèi)容為當代國內(nèi)書畫名家書寫的歷代名人吟詠黃鶴樓的詩詞名句(亦有部分當代詩作)。碑墻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據(jù)真跡描摹鐫刻。
黃鶴歸來銅雕
位于黃鶴樓以西50米的正面臺階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龜、蛇、鶴三種吉祥動物組成。龜、蛇馱著雙鶴奮力向上,黃鶴帽腳踏龜、蛇俯瞰人間。該銅雕高5.1米,重3.8噸,系純黃銅鑄成。
九九歸鶴圖浮雕
在黃鶴樓東南240米處,位于景區(qū)白龍池邊,是國內(nèi)最大的室外花崗巖浮雕。整個雕塑呈紅色,99只仙鶴呈現(xiàn)種種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勢呈不等距Z形,全長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輝,江流不息,生機盎然。99只不同動態(tài)的仙鶴,和諧分布在松、竹、海、靈芝、流水、巖石、云霞中。
四方匾額
東方“楚天極目”、“簾卷乾坤”;南方“南維高拱”、“勢連衡岳”;西方“黃鶴樓”、“氣吞云夢”;北方“斗極平臨”、“云橫九派”。
“黃鶴樓”(樓西)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一任主席舒同老人所寫。
“楚天極目”(樓東)這四個字是取自與毛澤東詞作“萬里長江橫渡,縱目楚天舒”寓意是登上黃鶴樓祖國的大好國土盡在面前目今。
“北斗平臨”(樓北)武漢陶述曾書,斗極即斗極星,因其星座在北方,形狀如斗寓意為站在黃鶴樓上,遙望斗極,頓覺興味怡然,斗極星與自己一樣高,一樣平,形容樓之高。
“南維高拱”(樓南)武漢李爾重書,南維:指南邊星宿;高拱:高高在上,平安穩(wěn)坐的意思寓意為黃鶴樓面臨南邊群星絢爛,高高在上,猶如磐石一樣穩(wěn)定。
“簾卷乾坤”(一樓東)北京方顏書,乾坤古代指天地,陰陽的兩對立個面今指宇宙這里寓意為黃鶴樓以外遼闊的大自然,全被卷入眼簾。
《云橫九派》(一樓北)武漢鄧少峰書,九派指長江很多支流收集入海古有“江分九派”之說法“云橫九派”取自毛澤東詩句“云橫九派浮黃鶴”描摹長江支流收集漢江云水迷茫,煙波眾多的磅礴氣魄。
“勢連衡岳”(一樓南)黃鶴樓高標**,氣魄宏偉,宛如與千里之外的南岳趁熱打鐵,組成一幅“拔地向天,聳翠如屏”的氣魄。
“氣吞云夢”(一樓西)北京趙樸初書,由唐代墨客孟浩然詩句“氣吞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演變而來,極言黃鶴樓氣魄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