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張寒林,女,1986年生。先后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武漢大學進修會計學與行政管理,清華大學MBA;2005年合伙擁有第一家美容院;2013年眾籌經營武漢光谷天地公寓酒店;現任武漢海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漢雪莉莎教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等個子,身著一襲素雅的衣裝,低調而不張揚的個性,舉手投足間流露著優(yōu)雅,她就是張寒林。13年前,16歲的張寒林只身來漢打拼,從培訓老師到擁有兩家公司,一家近2萬平方米的公寓酒店,四家美容直營店及20多家加盟連鎖店?,F年29歲的她有著怎樣與眾不同?她的創(chuàng)業(yè)路上發(fā)生過怎樣的故事?在和張寒林的交談中,她的創(chuàng)業(yè)畫卷也徐徐展開……
艱苦生活磨礪不屈性格
張寒林出生于一個經商家庭,兒時生活富裕無憂,父母對她百般呵護,那時她不知道什么是憂愁與煩惱。“我的爺爺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老中醫(yī),小時候,我經常跟隨爺爺到深山采藥,鄉(xiāng)親們來看病時,爺爺基本上不收費,他們就送來雞蛋等土特產。空閑時,爺爺還教我扎針灸、拔火罐。”張寒林說,在鄉(xiāng)親們眼里,爺爺看病、打針、針灸、推拿“樣樣通”,是鄉(xiāng)親們的健康守護神。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張寒林做夢也不會想到,等待她的并不是平坦的人生之路,而是殘酷無情的厄運。8歲那年,母親意外去世。1995年,母親去世不到一年,爺爺又在憂郁中離開人世。接著是親戚間的財產糾紛,讓她家變得一貧如洗。
面對家庭的重創(chuàng)和兩個失去了母愛的女兒,張寒林的父親回到了家鄉(xiāng)務農。但屋漏偏逢連陰雨,在父女三人苦撐幾年后,2000年,父親為了給隊里出義務工修公路,搭載村長的農用車,一下子從山坡翻入山谷。說起父親的這場車禍,張寒林不堪回首:“我父親的右手嚴重骨折,為籌醫(yī)藥費,我們把家里的一頭牛與三頭豬都賣掉了。”
“苦難歲月磨練了我堅強的意志,為后來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埋下了希望的伏筆。”談起小時候的生活,張寒林很感慨:“那時,我最怕過春天,青黃不接沒有吃的,常常餓肚子與村民們換工種田。我從十歲起,就掙錢養(yǎng)活自己了,春天到山上采茶,秋天到山里去挖草藥。那時我的學費都是靠政府資助、同學捐款才勉強湊齊的。記得我考上初中那一年,等到政府資助的學費到位后,我上學耽誤了一個月。為了趕上去,我經常是四點多鐘就起床,躲在女生廁所里背英語。”
看著父親拖著勞累的身體給姐妹二人攢學費,張寒林常常躲在被窩里流淚,家里沒有多余的錢供她念書,她是姐姐,為了妹妹,當時13歲的她,早早地就輟學了,“要把讀書的機會留給妹妹”。從那時起,張寒林就堅定了一個心愿,一定要有出息,不要讓親人過這種生活。
走出大山追逐夢想
2002年,16歲的張寒林懷揣200元來到武漢,開始她的追夢之旅。這是她第一次出遠門,陌生的城市和人群,讓初來乍到的她有些慌亂。當時的情景張寒林記得很清楚。“車費花了80元,20元吃飯喝水,剩下的100元還怕被壞人偷,于是藏在鞋底的隔層里,覺得這個地方安全。”
“萬一在武漢混不下去,要留點返程的車票錢。”張寒林這樣想。當時,她暫時投靠在一個親戚家,時間一長,親戚流露出希望她早點回家的意思,自尊心很強的張寒林不久便搬出親戚家。
“難道這么大的城市就沒有我的立足之地嗎?”張寒林沒精打采地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天黑了,回家的路上,張寒林還不停地找尋著機會,街邊國醫(yī)館還亮著燈。她怯生生地走進國醫(yī)館,向經理說明想做學徒,經理上下打量著她,看著眼前這個穿著土里土氣、滿口家鄉(xiāng)話的女孩,吃驚地問:“做學徒?那可是沒有工資,但是包吃住。”張寒林點了點頭。就這樣,張寒林當了一名學徒工,開始了新生活。
三個月后,張寒林升為技師。“剛開始,我對指法不得竅門,不是把顧客的腳給按疼了,就是力道不夠,而且自己也總是感到手指僵硬、酸困,甚至腫漲起來。后經不斷地摸索和虛心向同事請教,才終于有所領悟。”張寒林說,從那以后,老板開始給她算提成了,每月都能拿到1000元左右提成,這在當時的同齡人中,收入算是中上了。除了給妹妹支付學費和生活外,她每月還能小有積蓄。
在一次員工聯歡會上,張寒林天生的親和力和潛在的可塑性深深打動了前來參加活動的國醫(yī)館老板。會后,老板把張寒林叫到一邊,當場承諾給她底薪6000元加提成,聘她為培訓師,整整高出理療師收入近6倍的工資令張寒林激動不已。
“只懂得干活還不夠,懂得一門生存的技術更重要。”張寒林說,她利用業(yè)余時間,在中醫(yī)學院學習了一年的中醫(yī)理療,加上爺爺曾是當地著名老中醫(yī),她從小接觸過針灸、中醫(yī)推拿等,不久就拿到了中醫(yī)理療師(中級職稱)的從業(yè)證書。
合伙創(chuàng)業(yè)讓夢想落地
2005年是張寒林人生的轉折點,在武漢打拼3年的工作經歷不僅讓她攢下一筆資金,也讓她結交了不少朋友。結合自己的從業(yè)經驗和所學的中醫(yī)理療,同年,張寒林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當起了合伙人,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家美容院。
讓她意外的是,美容院的生意出奇的好,“可能剛剛趕上了美容服務業(yè)發(fā)展的風口吧,我自己有技術,價格夠優(yōu)惠,服務夠好,生意就不愁”。就這樣,張寒林的美容院一開就是10年,如今直營店已經開了4家,加盟店有20家。不僅做傳統(tǒng)美容業(yè)務,還利用客戶資源優(yōu)勢做化妝品代理,并進行美容師培訓。而這些直營店,有一個共同特點,全部是與人合伙,聘請職業(yè)經理人管理。
“任何生意都有風險,她們能投入進來就是我的貴人”,對這些合伙人,她的回報方式很簡單:股份。第一家店開張時,全部投入僅10萬元,一名股東出資1萬元,她卻給了20%的股份。與此同時,利用工作之余的空閑時間,張寒林先后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武漢大學進修會計學與行政管理,彌補一段曾經失去的學習時光。
“我就是一個不服輸的人。”張寒林這樣評價自己。就在2014年,張寒林順利拿到了清華大學的MBA碩士學位。同時,她也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短板——管理。于是,她大膽聘請職業(yè)經理人打理美容院。事實證明,專業(yè)人才的管理給她帶來的是豐厚的回報。
服務行業(yè)最怕人員流失,每年春節(jié)后都是老板們最發(fā)愁的時候,而張寒林絲毫不擔心。“都說90后難管,但我認為年輕人是最好管理的。他們更看重平臺,其次是工作是否開心,最后才是薪水,而80后和70后,對這三方面的排序則可能完全不同。”白手起家的張寒林,用心對待手下的每一位員工,優(yōu)秀員工除了可按業(yè)績拿豐厚提成外,還有機會以股權形式成為公司的股東。
眾籌模式讓事業(yè)越做越大
2011年,張寒林投資買了一套精裝復式公寓,售樓員告訴她,整個樓盤全部是小戶型精裝房,張寒林靈機突顯,要是能都買下來做公寓酒店多好??!可是一想到買下整棟樓得花一個多億,她又退卻了,這時售樓員提醒了她,“來這里買房的多數是做投資,何不將他們的房子都租過來,進行統(tǒng)一軟裝,做成公寓型酒店。”
一句話點醒了張寒林,可如何用比較好的說辭及一個合理的價格,將100多位房東聚集在一起做同一件事情,這并不容易。早在2007年,張寒林就在朋友間玩眾籌,現在她控股的一家美容教育公司也是用眾籌模式吸引了近20個股東投資。
“單打獨斗的時代早已過去,抱團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善于玩眾籌的張寒林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說服她們投資,幾個好姐妹一下子買下了兩層。有兩層20個多個房間投資做酒店,再說服其他的一百多家房東困難比預想的小很多。
張寒林和她的團隊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挨家挨戶做工作,“一百戶人家有一千個想法,他們的每一個想法都必須認真對待,拿出應對方案。”那一個月,連張寒林在睡夢中都會出現自己和房東談判的情形。
從5樓到19樓,100多個房間,裝修風格也各不相同,有閨蜜房,家庭房,旅行辦公房,朋友聚會房,滿足了各個年齡層對酒店的不同需求。張寒林的酒店公寓經市場推廣、試住體驗,以及口碑相傳,周末房基本爆滿,周一到周五,也保證了80%的入住率。
目前,張寒林已經擁有了兩家公司,一家公寓酒店和四家美容直營店和20多家加盟連鎖店。“看到我的成功,姐妹們經常會到我這里‘取經’,因此我要繼續(xù)努力,做好帶頭作用,讓姐妹們站起來,做自己的主人。”如今,感知日漸飽和的酒店行業(yè)間激烈的競爭壓力,張寒林又開始思索起新的經營之道。她說:現在政策這么好,十年內,她將響應李克強總理的號召,爭取將一家公司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