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著名人物畫家譚崇正教授
□文•圖/本刊記者 陳思炎
人物名片:
譚崇正,現(xiàn)為湖北開明畫院副院長,湖北省國畫院藝委會主任,湖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鳳凰嶺書院趙建成工作室畫家,榮寶齋畫院劉曦林工作室畫家,《中國書畫》雜志社書畫院院聘畫家,北京水墨行動組委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青銅文明》(與李也青、王曉愚合作)入選文化部、財政部、中國文聯(lián)主辦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曾獲“第十屆湖北省美術作品展”金獎、“2004年全國中國畫展”銅獎、“第二屆全國人物畫展”銅獎、“紀念抗日戰(zhàn)爭60周年全國中國畫展”優(yōu)秀獎、“第二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美術作品展”紀念獎、“第四、五屆中國美協(xié)會員精品展”優(yōu)秀獎等多種獎項。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十五次新人新作展”“中國當代花鳥畫藝術大展”“中國風情——當代中國畫展”“第六、七屆全國體育美展”“第十六屆國際造型藝術家協(xié)會代表大會美術特展”“2005年中國中青年藝術家精品展”等國家級展覽30余次。多次在全國各地舉辦個人畫展,多幅作品被辛亥革命博物館、中山艦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湖北美術館等機構和收藏家廣為收藏。出版有《九水一墨——譚崇正水墨畫集》《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集——譚崇正》等個人畫集14部。
譚崇正是新時期頗具個性風采的寫實水墨人物畫家,他的畫,筆法生動,氣息酣暢,壯人情懷。無論是人物的造型,還是筆墨的運用,他都運筆自如灑脫,細膩傳神,具有其鮮明的態(tài)度和風格,特別是他“以水破線、以水破面”的繪畫技法在畫壇獨樹一幟。他筆下的水墨人物畫,題材多以近代歷史人物為主。這些題材的作品沒有一絲亮麗的色彩,采用單色,畫面繁中求簡,只有疏淡,處處體現(xiàn)出“空靈”,每一幅作品給人的印象是煙雨迷蒙、生韻靈動、朦朧神秘如夢如幻。畫面中的人物形象,神情與性格心理等方面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不僅豐富了21世紀中國畫的人物畫廓,而且成為現(xiàn)代水墨人物畫領域的代表畫家。
勤奮練就過硬的繪畫本領
“我對畫畫情有獨鐘?!弊T崇正說,小的時候,他就開始臨《介子園畫譜》,由于家里十分貧困,買不起宣紙,就用衛(wèi)生紙練習,前后共練習了衛(wèi)生紙300多包,并將《介子園畫譜》背了下來。
#p#分頁標題#e#
1983年,他考入陽新師范學校,有一年下大雪,他從宿舍騎車到學校去畫石膏像,由于結了很厚的冰,就在他到達學校的時候,路太滑了,他重重地摔了一跤,好幾天不能走路,但仍堅持每天臨摹到凌晨2點。師范畢業(yè)后,譚崇正被分配到陽新縣實驗小學當美術老師。那時,一有空,他就拜訪陽新當?shù)禺嫯嫺呤?,其中對他幫助最大的是他父親的同學,湘鄂贛邊區(qū)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主任,書畫家梁勛學老師,在他毫不保留的傳授下,譚崇正的繪畫水平取得了飛躍性的進步。
1992年,譚崇正考入湖北美術學院???,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他十分勤奮,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經(jīng)常拿畫到市場上去賣,不僅解決了經(jīng)濟上的困難,也鍛煉了自己的市場應變能力。畢業(yè)后,他先后到廣州、深圳、武漢等地打工,做過廣告設計,也當過家庭美術老師,還在私人企業(yè)教過書,歷盡了一個打工者的酸甜苦辣。
2000年,譚崇正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北美術學院本科班。2001年,其作品兩次入選中國美協(xié)舉辦的畫展,在校內(nèi)引起轟動。從湖北美術學院畢業(yè)后,譚崇正調(diào)到湖北師范學院工作。他說,那時,他尋找一切機會拜訪名師,觀摩高水準的畫展,迫使自己去學習,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接觸更多的名家。
一個偶然的機會,譚崇正有幸認識了江西省美協(xié)主席、著名畫家蔡超,這讓他喜出望外,他認為是天賜良機;于是,他精心挑選出自己的部分作品,只身來到南昌,蔡超十分感動,對眼前這位充滿個性的青年畫家十分欽佩,并對其作品認真地進行了點評,讓他受益匪淺。
2006年,譚崇正意外從蔡超那里得知南昌舉辦“八大山人作品展”后,已是臨近下午,離閉展只有幾個小時。他花了900元租了一輛出租車,飛速趕到南昌,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一睹“八大山人”驚世之作。同年,他又得知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一個畫展中,有《清明上河圖》真跡展出,當他趕到上海博物館時,觀眾里里外外擠滿了好幾層,他好不容易擠到展廳還沒來得及欣賞又被擠了出來,讓他十分遺憾。之后,該真跡回到北京故宮,他才如愿以償。他說,只要有學習機會,就決不會放過,更不會計較成本。
為了真正能夠體悟到精妙的藝術,每年寒暑假,譚崇正總是北上北京,南下廣東,東至上海,西到甘肅……后來,他又專程到北京,求學于北京鳳凰嶺書院,拜畫家趙建成為師。在學習實踐中,譚崇正形成了鮮明的個人藝術特色。
汲古思賢為歷史人物作畫
“畫歷史人物,可汲古思賢;我崇拜先賢大師們的超然境界,更崇拜他們的樸素與真實?!弊T崇正說,他以這樣一顆樸素之心,揮灑著東方式的筆墨語言,與藝術大師們進行對話,黃賓虹、吳昌碩、潘天壽三個充滿人文魅力的歷史名人在他的筆下復活了。
2014年,由譚崇正創(chuàng)作的作品《墨華氤氳》獲得第十二屆湖北省美展金獎。在《墨華氤氳》中,譚崇正選擇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作為這幅畫的切入點;畫面中間是左手執(zhí)蒲扇與右臂交叉胸前,靜默端坐在三人南洋藤藝沙發(fā)上,自詡田間耕夫的吳昌碩;身后是其門生,低頭淺笑望著師尊的潘天壽;畫幅左側(cè)站立著長袍反剪雙手后背,被譽為“近現(xiàn)代繪畫史上一代宗師的崇高地位”的黃賓虹。
#p#分頁標題#e#
這幅畫在展覽時,潘天壽的兒子——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現(xiàn)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潘公凱看過后,說他的父親當年就是這個樣子。浙江省一個80多歲退休的政協(xié)領導看過這幅畫后專門寫了一封信給譚崇正,信中提到畫中的三人他見過其中的黃賓虹和潘天壽兩個,確實是畫的惟妙惟肖。
譚崇正說,為畫好這幅畫,他翻閱過很多歷史資料,了解時代背景,揣摩人物性格,可也只找到了一些頭像的圖片,全身著衣的都不是很理想很難用上,所以衣服不得不另想辦法,道具也需要自己來搭配,他找了很多同時期的圖片,斟酌了很久才確定下來,每一個道具也都要經(jīng)得起推敲。其中椅子、茶具、書、花瓶、扇子、茶幾等可都不是隨便選用的,為了找到符合他們身份的道具,他找了很多圖片,僅鐘、花瓶、窗子等就找了100多個樣式,人物形象、道具、服飾找齊后怎么組合更合理又是一個大難題,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一點都不簡單,想想真是來之不易。
譚崇正創(chuàng)作的大型歷史題材作品《挺進大別山》,這幅歷史畫卷,是革命先驅(qū)戰(zhàn)斗風云的生動記錄,是威武之師在征途上的浩大場面的縮影。畫面中央并肩站著兩位偉大的革命家和軍事家劉伯承和鄧小平,他們舉目遠眺,表情凝重,似乎在審視眼前嚴峻的斗爭形勢,籌劃決勝千里的作戰(zhàn)方略;同時,從他們從容不迫、鎮(zhèn)靜自若的神態(tài)上,又可以看出這場戰(zhàn)爭的指揮者有著何等的襟懷和氣魄。他們的剛毅和智慧,就像兩面迎風招展的旗幟,鼓舞著廣大革命戰(zhàn)士奮勇向前。
密集在劉伯承和鄧小平身邊的是士氣高昂的官兵。前面,一架重機槍特別醒目,幾個昂首挺胸的士兵抬著它,在畫面上顯得威武挺拔,它象征著劉鄧大軍所向披靡的強大戰(zhàn)斗力。緊隨其后的是神態(tài)各異的戰(zhàn)士,他們有的神情豪壯,有的英姿颯爽,有的像是久經(jīng)沙場的老兵,有的似乎是剛剛?cè)胛榈某跎?。畫面不僅反映了戰(zhàn)士們性格粗獷的一面,同時也展現(xiàn)了人物心靈深處細膩的一面,那略帶有稚氣的小士兵,還有那面龐俊秀的女戰(zhàn)士,更使畫面平添了不少亮色。盡管他們都滿臉征塵,但這絲毫掩蓋不住他們蓬勃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氣概。畫面上的人物由近而遠,浩浩蕩蕩,不見盡頭,像波瀾壯闊的滾滾洪流,顯示了劉鄧大軍的磅礴氣勢和必勝的信念。
為了創(chuàng)作這幅長5米,高2.5米的巨作,譚崇正說,他先后收集圖片資料達1000多張,并購買了國內(nèi)所有戰(zhàn)爭題材的正版光碟作為參考,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幅巨作。
2013年,由李也青、譚崇正、王曉愚共同創(chuàng)作的反映中華文明青銅文化的大型作品《青銅文明》簽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湖北省僅有三件作品簽約?!肚嚆~文明》主要講述從銅礦的開采到青銅的冶煉再到青銅器的成型,說明中國青銅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
傳統(tǒng)水墨人物畫的現(xiàn)代革新
“對人物畫來講,能否把一個現(xiàn)實的人轉(zhuǎn)化為一個筆墨的人,是一個中國人物畫家高低之分很重要的分水嶺,也是最難的。譚崇正在這方面看出來一種很好的潛質(zhì)。我對他是充滿信心的,我認為他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成為一個出色的人物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趙建成說。
在“濃、淡、干、濕、焦”五色墨中,譚崇正的墨法以“淡”見長,在他的淡墨畫中,水的成份往往要大于用墨的含量,或“六水四墨”或“七水三墨”,甚至“八水二墨”、“九水一墨”交替使用。正是因為水多墨少,他的畫里面顏色很少,就是在那種無中找有,在沒有“五顏六色”中找它的豐富性,其實這個更高級。
譚崇正的淡墨技巧,主要在于他對水的巧妙掌控上。他運用“以水破面”和“以水破線”的技法,來增強“水”在國畫中的作用。這種新繪畫語言的運用,使畫面展現(xiàn)水彩畫般的獨特視覺效果。驅(qū)線條疾徐以游走,控淡墨聚散于物象,這是譚崇正寫意人物畫最為直觀的筆墨表現(xiàn)形態(tài),如此強烈的個人辨識度,卻帶來了廣泛的關注度,此境況是十分難求的。
著名畫家、藝術理論家周韶華評價:“熔鑄古今化自然”。譚崇正的畫筆墨風骨在先,書卷氣息隨后,寓文人情懷于筆墨狀采,淡墨飄散于紙上,淑女含情于簾后,無論是農(nóng)家少女還是大家閨秀,無不內(nèi)秀深涵,外華彰著。他的畫作絕少施色,不勞妝點而容華格定,雖未鉛黛飾容則有盼倩淑姿,清純、文靜、平和、透明也許正是他所要表達的了。
湖北省美術院院長董繼寧認為,譚崇正為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他在材料研究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找到了一個能夠抒發(fā)自己情感和體現(xiàn)自己修養(yǎng)的一種方式。譚崇正的作品善于通過人物造型、樂器、花卉、椅凳、團扇、漁簍等,來傳達中國文化的悠遠意韻。在他作品表現(xiàn)的紛繁意象之外,作品透露著濃濃的懷舊氣氛和對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崇尚。對于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抒寫,和對懷舊的藝術情愫的追求,使觀畫的過程令人頗有興味。
譚崇正說,他在繪畫這條道路上行走了30多年,這種風格的形成其實只有10多年,也是偶然發(fā)現(xiàn)并逐漸完善的。20多年前,當他看到吳山明老師的畫,感覺特別好,吳山明用的宿墨法十分獨特,他很感興趣。
2006年,譚崇正去杭州中國美院拜訪吳山明時,他的這種繪畫語言就已經(jīng)形成,他將帶去的作品拿給吳山明看,吳山明很感興趣,毫無顧忌的當著眾人用舌頭舔了舔沒有裝裱的畫,確認是生宣紙所畫后,問譚崇正是怎么畫的,譚崇正笑著回答:“研究了您的繪畫18年,您怎么畫的我就是怎么畫的”。其實,譚崇正和他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主要體現(xiàn)在譚崇正用的是膠墨而吳山明用的是宿墨。
這種沒有顏色的純水墨語言看著很容易,但是要熟練駕馭它卻是很難的。水墨上色的傳統(tǒng)技法譚崇正畫了有20多年,像黃胄、劉國輝等先生那種傳統(tǒng)的繪畫風格譚崇正是下過很大的功夫的。蔣兆和、王子武、楊之光等的寫實人物畫,譚崇正更是情有獨鐘,拿著他們的畫冊更是一幅也不放過,整本整本的臨摹;但自從他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用的這種表現(xiàn)形式以后,他就毫不猶豫的放棄了顏色和一部分傳統(tǒng)人物畫的表現(xiàn)方法,堅持現(xiàn)代人物畫語言的探索。盡管作品最初不被人接受,市場也不認可,但他還是一意孤行的堅持了下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他今天的繪畫風格。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美術史論家劉曦林高度贊賞譚崇正的水墨人物畫,稱其作品“水墨雅淡,自有神來”。
#p#分頁標題#e#
水墨人物畫走俏藝術品市場
盡管譚崇正在畫壇早已有了一定的名氣和影響力,但他平時為人卻十分低調(diào),所以在書畫圈外真正了解和認識譚崇正的人并不多,不過這并沒有影響到書畫收藏投資者對其水墨人物畫的追捧。
早在2009年,譚崇正的一幅作四平尺的水墨人物畫作品就被一位國外的藏家以4000美元買走?;貞浤谴钨u畫經(jīng)歷,譚崇正告訴記者,當時是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舉辦的一次展覽上,一位外國友人在觀展之后,找到他并表示愿意收藏他的這幅水墨人物畫?!拔耶敃r根本沒有想到賣畫,看到那位外國朋友那么真誠,就讓他隨便出個價,結果那位外國友人給了我4000美元。”譚崇正說,當時4000美元折合人民幣是30000多元,差不多是當時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收入,這讓他感到十分意外。
在這之后,隨著譚崇正的水墨人物畫逐漸亮相國內(nèi)的的各大美展,以及他先后加入湖北省美協(xié)和中國美協(xié),譚崇正在畫壇的名氣也迅速擴散,一些書畫收藏投資者便開始主動上門向譚崇正求畫。而隨著譚崇正的水墨人物畫逐漸走俏藝術品市場,他的水墨人物畫價格也是一路走高。
譚崇正說,近年來,一些看好他的水墨人物畫升值空間和市場走勢的書畫投資機構和畫廊更是主動尋求與他合作。目前,在武漢的書畫市場上,他的水墨人物畫價格已達到每平尺5000余元,這一價格與10年前相比,已經(jīng)有了10多倍的升值。這足以證明他的水墨人物畫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肯定和市場的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