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崢嶸歲月 汲取前行力量
——漢十路政四大隊黨支部“走動式”主題黨日側(cè)記
“記得當年14歲,走進林子里與一個日本兵正面相遇,他看我年紀小,準備用刺刀把我捅了,結(jié)果他在捅我的時候,那個腰一彎,我用槍托子一下子打在他的臉上,把他打歪了,我就用刺刀捅上去……”這種戰(zhàn)場拼殺的場面往往只能在電視劇中看到,但是此時,我們聽到的是一位抗日老兵的自述,武當山特區(qū)新四軍老戰(zhàn)士王獻武用顫抖的手撫摸著“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哽咽的說:“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今天的我”,今年已經(jīng)是88歲高齡,但談及70年前的那段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烽火歲月,他仍然是記憶猶新。
漢十路政四大隊黨支部踏著紅色印記,將主題黨日活動開到了老紅軍王獻武的家中,通過王老的親身經(jīng)歷,去感受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血雨腥風,通過現(xiàn)身說法接受洗禮,開展紅色教育。
追憶: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
王老于1930年出生于河南省舞陽縣康寶莊一個貧苦的家庭。那時候,讀書是最奢侈的事情,只有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上私塾。王獻武小時候根本不懂得讀書是怎么回事,貧困讓他不得不過早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能吃上一頓飽飯,成了像王獻武這樣窮苦孩子每天最開心的事。1943年,抗日形勢好轉(zhuǎn),八路軍、新四軍開始局部反攻,當年5月,由于對日本人的痛恨,13歲的王獻武毅然報名參加了新四軍,在新四軍第五師師部當了一名偵查兵,后來因為表現(xiàn)突出,王獻武給時任五師師長李先念當起了警衛(wèi)員,負責首長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1944年3月14歲的王獻武在安陸與日軍的第一次正面交鋒中被日軍刺刀刺傷。王老告訴我們戰(zhàn)爭是殘酷的,有不少人在戰(zhàn)爭中犧牲,當年他們村和他一起參加新四軍的一共有10個人,到最后,只剩下他一個,其余9個都在戰(zhàn)場上英勇犧牲,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悲痛萬分。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王老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王獻武所在的部隊后繼還參加過淮海戰(zhàn)役、濟南戰(zhàn)役、中南解放戰(zhàn)爭等。
“紅星閃閃亮,照我去戰(zhàn)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仆后繼跟黨走……”大家齊唱紅歌,伴隨著嘹亮的歌聲去追憶紅色的印記,這種難以割舍的紅色情懷深深的烙在了我們的心里。
執(zhí)著:矢志不渝的愛黨情懷
“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產(chǎn)黨”。也是我們和王老相處的時間里,他多次重復的一句話。王獻武1952年退伍,參加了幾年學習后,被分配在湖北糧食系統(tǒng),先后在丹江和武當山糧所工作,他始終懷著一顆感恩之心,以默默奉獻的精神為黨和群眾交上一份份滿意的答卷,踐行著黨旗下永不褪色的錚錚誓言,一直到1991年離休。王獻武的9個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他和老伴在武當山生活,王獻武喜歡看時政新聞和武當山的書籍,每天上午,都在家里看書、讀報紙、喝茶,也喜歡看一些抗戰(zhàn)劇。由于年事已高,再加上戰(zhàn)爭期間留下的傷痛,每天下午,王獻武都會到醫(yī)院進行康復治療。他說,現(xiàn)在各方面政策很好,對群眾、對退伍老兵都很不錯,和犧牲中的戰(zhàn)友相比,現(xiàn)在生活很幸福。說到這里王老激動撫摸著掛在胸前的6塊紀念章,這些沉甸甸的紀念章在王老精心的愛護下,依舊嶄新如初,凝聚并折射著耀眼的抗日精神,在王老及老伴的回憶下,感悟老一輩革命者忠于革命、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高尚品格和在風云動蕩的時代流變中那顆赤誠而忠貞的愛黨之心。
時間短暫,轉(zhuǎn)眼到了該離開的時候,我們提出與王老一起重溫入黨誓詞,他欣然同意,還堅持要站起來,如此的謙卑,讓我們對老一輩老同志更加敬重。
銘記:傳遞正能量 永遠在路上
這次開展的“老紅軍 伴我行”主題黨日活動,是一堂生動的黨課教育,更是一次紅色教育。短短半天的時間,四大隊黨支部的同志們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禮,為王老及老一輩革命同志在的抗戰(zhàn)歲月不畏艱險、浴血奮戰(zhàn)、勇于犧牲的精神深深的感動,為他們對黨忠誠、為黨和人民事業(yè)奉獻一生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理想所震撼?! ?/p>
追憶重溫那段刻骨銘心而波瀾壯闊的歲月,進一步增強了支部黨員們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大家有感而發(fā)“近距離聽老紅軍講親身經(jīng)歷的革命故事真的很震撼”,“以前的抗日劇只能在電視上看到,這次能近距離聽老紅軍抗日故事,很激動”“這次主題黨日很特別,印象太深刻了”“ 老紅軍的現(xiàn)身說法,鞭策我們增強黨性覺悟,對我們不斷提升黨性修養(yǎng)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p>
憶往昔崢嶸歲月,悟今朝紅色信仰。老一輩革命家以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展現(xiàn)了革命本色和人格魅力,他們用可歌可泣的壯舉在人們心中筑起一座永恒的豐碑,這種紅色能量永遠在路上。(劉培 柯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