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國疫情已經失控了,我從X國醫(yī)院的朋友那里打聽到……”“疫情之下的X國:店鋪關門歇業(yè),華人有家難回,X國華商太難了”……
最近,以這兩個句式,換上不同國名的“世界失控了”“華商太難了”系列網文震驚朋友圈。經調查,這些假消息的炮制者是一些營銷號,目的是為了提高閱讀量以及“漲粉”。相關涉嫌批量復制、蓄意炒作造假的違規(guī)公眾賬號已被封禁,有關部門也介入調查。
疫情發(fā)生以來,不斷有營銷號打擦邊球蹭熱點、引流量,飽受輿論詬病,不堪其擾的公眾多有無奈。此次,“世界失控了”“華商太難了”系列網文用統(tǒng)一模板,造謠都造得這么不上心,刷新了營銷號的下線,終于觸犯了眾怒。輿論一頓口誅筆伐之后,不禁要問:炮制這些假消息,營銷號哪來的勇氣?
營銷號鋌而走險的沖動來自對于利益的追逐。在互聯(lián)網平臺上注冊賬號,收集內容然后加工推送出去,引得流量,就能變現(xiàn)。有媒體曝出,權重高的賬號,1萬閱讀量有80元的收入,還有粉絲廣告收入,很多人都是注冊多個賬號來做。此外,這些營銷號還可以通過“軟廣植入”“貼片廣告”“返傭商品推廣”等方式變現(xiàn)。
營銷號的大量存在、肆意妄為,平臺也難辭其咎?;ヂ?lián)網平臺在推出公眾號功能之初,為了吸引更多用戶,提升活躍度和流量,降低了內容生產的門檻,有些還推出流量補貼計劃,激勵內容創(chuàng)作者進入,許多營銷號跟著混了進來。
而互聯(lián)網平臺對營銷號的整治不力,也助長了營銷號的“囂張氣焰”。這其中既有營銷號不斷利用規(guī)則躲避監(jiān)管的原因,也有平臺整治決心不夠的原因。畢竟都是做流量生意的,只是手段不同而已。對于炮制“世界失控了”的營銷號,輿論質疑:如此低劣手段,明眼人輕易就可識別,平臺豈會沒察覺?3家資質可疑的小公司就可輕易擁有、運營100多個違規(guī)賬號,是誰在給他們大行方便?
營銷號炮制的內容往往會迎合一些人的低級趣味,也有的通過制造焦慮來引人關注??傊?,有人閱讀才會有流量,有人為流量買單才能變現(xiàn)。這些人無形中成了營銷號的“助威者”,同時也是受害者。
營銷號大量存在,為了流量,不惜抄襲、洗稿,甚至造謠,實際是流量至上的觀念在作祟。而這種觀念,已經滲透到社會的諸多方面。
在內容行業(yè),一些優(yōu)質作品淹沒在垃圾文章中。在影視行業(yè),流量明星的收入和人氣,遠超很多實力派。對于流量的過分追逐,又衍生出流量造假的畸形產業(yè)鏈。這些滲透、變化,正在改變著一些人的價值觀。
人們一邊罵流量至上,一邊又被其裹挾。從某種程度上說,流量至上已經形成了對社會的“綁架”,這正是營銷號造謠最大的勇氣來源。根治營銷號亂象,就不能唯流量至上。
當然,應該承認流量作為數(shù)據(jù)標尺的價值,但是多元化的社會,流量不應該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標尺。各方在打擊流量至上的同時,也急需尋找到更好的標尺。而只有這些標尺客觀、公正,才可能為社會“松綁”。(記者 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