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余韻
2018-01-21 10:26:40
來源:黃岡新聞網(wǎng)
元豐五年(1082)二月,蘇東坡在躬耕地東坡的一側(cè)建茅草房五間。房子落成之日,適逢大雪紛飛。有感于雪的品質(zhì),蘇東坡在房內(nèi)四壁繪滿雪花,自題“東坡雪堂”四字為門額,后又作《雪堂記》以彰其實事。
雪堂是蘇東坡親手建造之居,不僅屋內(nèi)繪景圖形精美,而且屋外環(huán)境清幽,王宗稷在《東坡先生年譜》中說:“試以《東坡圖》考雪堂之景,堂之前則有細柳,前有浚井,西有微泉。堂之下則有大冶長老桃花茶,巢元修菜,何氏叢橘,種秔稌,蒔棗栗,有松期為何斫,種麥以為奇事,作陂塘,植黃桑,皆足以供先生之歲用。”
蘇東坡在雪堂內(nèi)勞作、休息、待人接客,修身養(yǎng)性,吟詩作文,無所不適,自由自在,十分愜意。他在雪堂內(nèi)創(chuàng)作了不少得意佳作,如《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哨遍·為米折腰》《怪石供》《后赤壁賦》《滿庭芳·歸去來兮》等都是這一時期所作。故而雪堂古往今來名氣極大,備受文人推崇,南宋詩人王以凝就說:“千古黃州,雪堂奇勝,名與赤壁齊高”。
著名山水畫家米芾就是到雪堂認識蘇東坡的,并與他論畫。北宋進士張舜民曾三次到黃州親臨雪堂,第一次是元豐六年,當時張舜民因?qū)懺姭@罪變?yōu)槌恢荼O(jiān)稅。在赴郴州途中,繞道到黃州看望蘇東坡,蘇東坡謫居黃州已經(jīng)四年了。到黃州的當天,張舜民拜會了黃州太守楊穼、通判孟震,在臨皋亭與蘇東坡相會,老朋友見面非常高興,并在雪堂共進晚餐。此后的幾天張舜民在蘇東坡的陪同下,暢游赤壁并游歷了黃州諸勝。另外的兩次都是在蘇東坡離開黃州之后。在最后一次瞻仰東坡雪堂時,張舜民十分傷感,當時他從郴嶺回歸,蘇東坡離開黃州已有幾年了。雪堂前的桃樹李樹已結(jié)果,暗井旁邊的梧桐樹也比過去粗壯了許多。面對老朋友睡過的床,坐過的椅,張舜民睹物思主,發(fā)出了“床坐凝塵風自掃,江山無主燕空飛”的感嘆。所幸的是江南王文甫仍健在,并經(jīng)常將蘇東坡用過的蓑衣斗笠拿出來晾曬,他深信蘇東坡終有一天會回到黃州……
在王文甫的家中,張舜民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情,以《三過黃州蘇子瞻東坡雪堂》為名,題詩其齋扉說:
倚帆側(cè)舵嶺邊歸,重過東坡叩竹扉。床坐凝塵風自掃,江山無主燕空飛。門前桃李添新徑,井畔梧桐長舊圍。好在江南王釣叟,為君時復曬漁衣。
這詩看了不免使人有些傷感。在蘇東坡去世后約七十年,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就是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尋訪蘇東坡的足跡。他在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親臨“東坡”、“雪堂”,在《入蜀記》中是這樣記述的:雪堂正中間掛著一張?zhí)K東坡像,像上所畫東坡身著紫袍,頭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
雪堂的臺階下,有小橋橫跨一小溝而過,若非下雨溝內(nèi)常干涸。堂之東有高柳樹一株,當年蘇東坡親手所植,再往東有一小井,中有冷泉,頗清冽,是蘇東坡當年取水處。往東的低處,有稻田、麥田,另有一片果園、茶樹等。
只要是當年蘇東坡憩息的地方,像“小橋”“暗井”這些極為常見的地名,都是得名于蘇東坡的名篇詩章。陸游每到一處都將自己所記誦的蘇軾名句與眼前景致對照,好像是沿著蘇軾的腳步一路走來……
時過境遷,雪堂故址位于當今黃州鬧市區(qū)。1986年赤壁龍王山恢復雪堂,以彰顯名賢勝跡。學堂內(nèi)現(xiàn)有《東坡躬耕圖》《梅雪圖》和《雪堂飛雪圖》,還有著名的《東坡八首》。
雪堂周圍依然可見茂林修竹,暗井相畔,小橋流水……
雪堂是蘇東坡親手建造之居,不僅屋內(nèi)繪景圖形精美,而且屋外環(huán)境清幽,王宗稷在《東坡先生年譜》中說:“試以《東坡圖》考雪堂之景,堂之前則有細柳,前有浚井,西有微泉。堂之下則有大冶長老桃花茶,巢元修菜,何氏叢橘,種秔稌,蒔棗栗,有松期為何斫,種麥以為奇事,作陂塘,植黃桑,皆足以供先生之歲用。”
蘇東坡在雪堂內(nèi)勞作、休息、待人接客,修身養(yǎng)性,吟詩作文,無所不適,自由自在,十分愜意。他在雪堂內(nèi)創(chuàng)作了不少得意佳作,如《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哨遍·為米折腰》《怪石供》《后赤壁賦》《滿庭芳·歸去來兮》等都是這一時期所作。故而雪堂古往今來名氣極大,備受文人推崇,南宋詩人王以凝就說:“千古黃州,雪堂奇勝,名與赤壁齊高”。
著名山水畫家米芾就是到雪堂認識蘇東坡的,并與他論畫。北宋進士張舜民曾三次到黃州親臨雪堂,第一次是元豐六年,當時張舜民因?qū)懺姭@罪變?yōu)槌恢荼O(jiān)稅。在赴郴州途中,繞道到黃州看望蘇東坡,蘇東坡謫居黃州已經(jīng)四年了。到黃州的當天,張舜民拜會了黃州太守楊穼、通判孟震,在臨皋亭與蘇東坡相會,老朋友見面非常高興,并在雪堂共進晚餐。此后的幾天張舜民在蘇東坡的陪同下,暢游赤壁并游歷了黃州諸勝。另外的兩次都是在蘇東坡離開黃州之后。在最后一次瞻仰東坡雪堂時,張舜民十分傷感,當時他從郴嶺回歸,蘇東坡離開黃州已有幾年了。雪堂前的桃樹李樹已結(jié)果,暗井旁邊的梧桐樹也比過去粗壯了許多。面對老朋友睡過的床,坐過的椅,張舜民睹物思主,發(fā)出了“床坐凝塵風自掃,江山無主燕空飛”的感嘆。所幸的是江南王文甫仍健在,并經(jīng)常將蘇東坡用過的蓑衣斗笠拿出來晾曬,他深信蘇東坡終有一天會回到黃州……
在王文甫的家中,張舜民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情,以《三過黃州蘇子瞻東坡雪堂》為名,題詩其齋扉說:
倚帆側(cè)舵嶺邊歸,重過東坡叩竹扉。床坐凝塵風自掃,江山無主燕空飛。門前桃李添新徑,井畔梧桐長舊圍。好在江南王釣叟,為君時復曬漁衣。
這詩看了不免使人有些傷感。在蘇東坡去世后約七十年,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就是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尋訪蘇東坡的足跡。他在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親臨“東坡”、“雪堂”,在《入蜀記》中是這樣記述的:雪堂正中間掛著一張?zhí)K東坡像,像上所畫東坡身著紫袍,頭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
雪堂的臺階下,有小橋橫跨一小溝而過,若非下雨溝內(nèi)常干涸。堂之東有高柳樹一株,當年蘇東坡親手所植,再往東有一小井,中有冷泉,頗清冽,是蘇東坡當年取水處。往東的低處,有稻田、麥田,另有一片果園、茶樹等。
只要是當年蘇東坡憩息的地方,像“小橋”“暗井”這些極為常見的地名,都是得名于蘇東坡的名篇詩章。陸游每到一處都將自己所記誦的蘇軾名句與眼前景致對照,好像是沿著蘇軾的腳步一路走來……
時過境遷,雪堂故址位于當今黃州鬧市區(qū)。1986年赤壁龍王山恢復雪堂,以彰顯名賢勝跡。學堂內(nèi)現(xiàn)有《東坡躬耕圖》《梅雪圖》和《雪堂飛雪圖》,還有著名的《東坡八首》。
雪堂周圍依然可見茂林修竹,暗井相畔,小橋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