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圈里的人說,現(xiàn)在是美術館的時代。
在上世紀80年代,信息傳播相對不那么便捷,人們又渴求新的思想,那時候藝術報刊、書籍等紙質(zhì)媒體一度充當了“老大”,成為新思想的引領者,成為藝術界關注的中心。
在那個觀念不斷更新的時期,新藝術啟蒙的重要推手是紙質(zhì)媒體,它的傳播效應非常明顯,誰更早一天看到新的報刊和新引進的書籍,誰就更有發(fā)言權,誰就能占據(jù)思想的制高點。所以,那個時候藝術的推進是圍繞紙質(zhì)媒體來展開的。
2000 年以后,我們真正進入到一個媒體時代,海量的信息和知識,多元的思想和觀念,互聯(lián)網(wǎng)絡的快捷和便利,反而讓媒體對藝術的影響不如過去那么直接。異軍突起的 是美術館。也就是說,藝術的“中心”從媒體轉移到“空間”。這個時候,獲取信息已經(jīng)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而如何在一個物質(zhì)空間,在一個具體的藝術場域讓藝 術呈現(xiàn)出來,成為一個更加迫切、更有難度的問題。當然,媒體仍然具有很大的“話語權”,但比較而言,美術館的空間更具有“原發(fā)”的性質(zhì),它更具支配性,它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左右著媒體,讓媒體因為它的展覽和活動而興奮。
人們將注意的中心越來越集中投向“美術館”,還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隨著畫家越來越多,人們發(fā)現(xiàn),展示平臺稀缺,尤其是有質(zhì)量的展示平臺稀缺,這客觀上彰顯出了美術館的重要性;
隨著大眾文化的興起,藝術平權的思想開始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公眾需要參與到藝術中,美術館與媒體不同,它讓人的身體的在場,讓觀眾與藝術品和藝術活動在具體的空間中可以進行面對面地交流;
隨著體制開始接納當代藝術,美術館開始成為新銳、先鋒藝術的展場,這也給了美術館以很大的可能性,增加了它的吸引力;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公立美術館、博物館明確成為國家財政投入的公益性文化機構,而過去一直作為宣傳工具的媒體則開啟了市場化之路,必須通過經(jīng)營來維持生存,這無形中讓美術館更多地能獲得國家資源;
更重要的是資本和市場的進入,它改變了過去美術館的游戲規(guī)則,只要付錢,可以在任何美術館租到空間和場地;同時,資本還為大量民營美術館的出現(xiàn)提供了資金支持;
……
今天,當美術館越來越多,對藝術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的時候,中國眾多的美術館向何處去?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過去,人們談到美術館的功能,通常只談收藏、展示、研究、公共教育四大功能,然而,如果從文化、歷史、社會發(fā)展的大格局中看,美術館的功能不僅僅只是如此。
美術館是一個“現(xiàn)代性的裝置”,它是現(xiàn)代性的產(chǎn)物,它在被現(xiàn)代性所決定的同時,作為一種現(xiàn)代性的設置和制度,同時又生產(chǎn)著符合現(xiàn)代需要的藝術觀和藝術。套用??碌脑?,先有醫(yī)生,再有病人;先有監(jiān)獄,再有犯人;因此也可以說,先有美術館,再有藝術。
藝術是被美術館定義出來的?,F(xiàn)代美術館是一種定義藝術的工具,也是一部生產(chǎn)藝術的機器,它最大的作用并不是所謂的“四大功能”,而是對藝術的定義能力,賦予藝術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它左右人們對藝術的評價,并深深地影響了藝術的未來發(fā)展。
目前,在中國藝術格局中,美術館處在相對“中心”的位置,與它在中國的這種強勢狀態(tài)形成對照的,是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博物館懷疑論”。西方在思考藝術品是否應 回歸與社會、與生活的全面聯(lián)系的時候,中國則恰好處在美術館的上升期,它目前正在大建美術館,大量收藏藝術品。
如果中國的美術館熱真實地反映了國度對美術館的需求,那么隨之而來需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例如:美術館是成為一種國家的“事業(yè)”,作為城市的文化硬件和指 標,還是應該成為實現(xiàn)公民文化權利的手段?是把美術館辦成真正能夠吸引公眾,成為滿足公眾的精神生活的場所,還是只成為部分藝術家和相關人員自娛自樂的地 方?美術館是一種啟蒙的工具,教育的手段,還是大眾娛樂的場所?美術館應該強化它的藝術殿堂意識,還是讓它打破圍墻,更多地走向公共空間?美術館是一種可 租用的,承擔有償服務的空間,還是完全拒絕商業(yè)行為的公益藝術機構?
更重要的問題是,今天的美術館如何定義藝術,如何影響藝術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