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現(xiàn)代的宗教嗎?這個問題就如同討論“性是不是骯臟的”一樣。問題在于,你是不是將之合宜處置。藝術最強大的時候,它可以提供而今的宗教也無法提供的宏大感受。
前些天,我參觀了泰特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的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展廳。黑、紫、紅三色的壯觀裝置,就像一個黑暗的門戶,讓我飛升出自己的肉體,感受到更加宏大的世界。
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的羅斯特作品。
另一種情況下,藝術酷似中世紀的基督教:我們不僅崇敬藝術家,同樣對其遺物趨之若鶩。關于藝術家崇拜的最新案例,是奇西克拍賣行(Chiswick Auctions)即將拍賣一副弗朗西斯·培根戴過的手套。藝術家曾經(jīng)戴著它們畫出他的名作《盧西安·弗洛伊德的三重肖像》。
《盧西安·弗洛伊德的三重肖像》,弗朗西斯·培根作品
2013年,《盧西安·弗洛伊德的三重肖像》曾經(jīng)以8900萬英鎊在拍賣會上成交。奇西克拍賣行也希望本次拍賣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價格小奇跡。這副沾染了顏料的手套像真正的藝術品一樣被裝裱在畫框之中,其沽價為5000至7000英鎊。誰愿意付那么多錢買一副舊手套?很可能某位培根的粉絲有這些閑錢。我不會對此吹毛求疵,畢竟藝術家的遺物真的挺讓人感動。
培根的手套
去年,我前往威尼斯古根海姆博物館朝圣,就為了看一幅杰克遜·波洛克的作品。當我看到現(xiàn)場展示的沾染著強烈色彩的筆刷,真的被感動到了,藝術家就是甩動著這樣的筆刷完成了他的滴畫作品。
波洛克的創(chuàng)作方式如此獨特,而他的繪畫工具則是一件物證。
在巴黎畢加索博物館,你可以看到藝術家用來放置筆刷的椅子。它被安置在玻璃展柜里,就像一件珍貴的文物。
畢加索放畫筆的凳子。
如果你更喜歡特納,泰特美術館不僅收藏了他的大量繪畫,而且還有他的調色板和顏料盒,自從1851年藝術家去世以來一直妥善保存著。
特納的調色板。
培根的手套其實算是一件比較低調的遺物了。都柏林的休里畫廊(Hugh Lane Gallery)保存下了藝術家的完整畫室,觀眾通過玻璃墻,就可以看到整個散布著顏料的工作空間。
培根的工作室。
保存藝術家紀念品的傳統(tǒng)可以追溯到浪漫主義時代,反映了世人對于藝術天賦的浪漫想象。即便如此,最偉大的還是藝術作品本身。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依然留存著鑿子印記的未完成的作品,是工作中的天才之明證。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自己對于展現(xiàn)了米開朗琪羅曾經(jīng)活生生存在的信物,抱有一種宗教般的敬畏。偉大的藝術家是不朽的,他們的物質性存在必然與其休戚相關,正如同臉上的裹尸布一般。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wǎng)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wǎng)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jiān)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