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衛(wèi) 中
在線音樂平臺最近動作頻頻。不久前,網易發(fā)布公告顯示,網易云音樂已經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額6億美元(約41.8億元)。面對99%的音樂版權交叉授權,只有1%的內容屬于獨家,很多人認為中國在線音樂市場格局大勢已定,而“燒錢”也似乎是在線音樂競爭的日常。那么,進入下半場競爭的在線音樂平臺獲得新的融資,將會用在哪里?募集式的原創(chuàng)音樂的出現又意味著什么?
業(yè)內人士預計,未來幾年國內人均音樂支出將翻兩番以上,主要集中于在線移動音樂領域。一方面,正是因為看好未來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發(fā)展規(guī)模,投資方才愿意提供新一輪融資。另一方面也是在線音樂市場進入精耕時代,多元化的細分內容作為互聯(lián)網的“長尾”,成為各家公司不容忽視的重要戰(zhàn)場,在為既有內容“血拼版權”和加大對原創(chuàng)音樂人的扶持之間如何選擇,成為在線音樂的變數之一。
人均音樂支出將翻兩番,新融資投向何方?
“競爭的核心其實在于1%的獨家授權?!苯衲晟习肽?,騰訊音樂、阿里音樂和網易云音樂等數家公司圍繞音樂版權混戰(zhàn)結束,在國家版權局的協(xié)調下各家實現了“99%的音樂版權交叉授權”。
業(yè)內人士表示,在線音樂領域競爭的四個要素分別是曲庫、音質、交互和推薦算法,其中曲庫的重要性居于核心地位。在線音樂領域同樣具有典型的互聯(lián)網“尖鋒長尾”特征,數量只占到1%的獨家授權單曲占據了大部分的播放量。
那么,如何讓這1%的內容被用戶知道,進而推送到有相關需求的用戶身邊形成消費呢?背靠社交軟件具備先天流量優(yōu)勢、資本充裕的國內某網絡巨頭旗下的幾家在線音樂平臺在這方面處于優(yōu)勢地位,根據中國傳媒大學提供的數據顯示,其曲庫規(guī)模市場排名第一,達到了1700萬首,并且牢牢把持了環(huán)球音樂、華納音樂和索尼音樂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的音樂版權。旗下三家在線音樂平臺共同占據中國在線音樂市場最大份額,而其他幾家在線音樂平臺則面臨同樣的問題——缺失關鍵的1%獨家版權的在線音樂平臺很容易被邊緣化,曾有用戶戲稱某在線音樂平臺“什么都好,就是聽不到歌”。
看似格局固化,但中國音樂市場潛力仍然十分巨大,國際市場研究機構MIDIA的數據顯示中國近年來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音樂流媒體付費市場。但按照人均計算,中國付費音樂市場只有美國的幾十分之一。據業(yè)內人士預計,未來幾年內中國人均音樂支出將翻兩番以上,并且主要集中于在線移動音樂領域。也正是因為看好未來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發(fā)展規(guī)模,投資方才愿意提供新一輪融資。值得關注的是,業(yè)內人士稱,資金不可能投入版權戰(zhàn)的無底洞里去,“給用戶提供高品質和個性化內容”“對用戶體驗的追求”的獨特優(yōu)勢,以及“在培育獨立音樂人上是明確的領導者”才是未來投資的選擇方向。
競爭升級,從“搶”獨有內容到“養(yǎng)”競爭實力
在線音樂領域的追逐者,機會在哪?
向音樂版權數量發(fā)起“正面進攻”基本無望的情況下,交互和推薦算法的競爭比重正在增加——有在線音樂平臺推出功能豐富和形式獨特的歌單模式,讓音樂發(fā)燒友有充分的發(fā)揮空間組建屬于自己的個性歌單,還有平臺深挖社交資源,歌曲下的評論互動板塊呈天然的社區(qū)形態(tài),增強了用戶的黏性和活躍度。
內容開發(fā)也成為各家在線音樂公司的努力方向,不止一家企業(yè)正在加強原創(chuàng)音樂人培育。如騰訊音樂的“原創(chuàng)音樂人扶持計劃”,以及蝦米推出的“尋光計劃”。網易云音樂開的“石頭計劃”則為入駐音樂人開放贊賞功能,吸引原創(chuàng)音樂人入駐。比較成功的案例如木小雅,以其原創(chuàng)作品《可能否》橫掃全網,帶些慵懶的“可能我撞了南墻才會回頭吧,可能我見了黃河才會死心吧”歌聲回蕩在無數人耳邊,上線五個月播放量已經超過七億次,評論量超過25萬條。
1%出現個性化細分,一方面是各家在線音樂平臺對新內容的客觀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在線音樂市場進入精耕細作的時代,多元化的細分內容作為互聯(lián)網的“長尾”成為各家公司不容忽視的重要戰(zhàn)場。近日,古風音樂《敦煌定若遠》成功在短短5分鐘內募集20萬元,隨即在騰訊系在線音樂平臺上架銷售。正是通過互聯(lián)網的特性,才能把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古風音樂愛好者集中了起來,形成一塊大市場。
業(yè)內人士評價,度過燒錢階段后的各家在線音樂平臺開始沉浸下來,把注意力放在扶持原創(chuàng)音樂人的發(fā)展上,對整個音樂行業(yè)來說是好事。(衛(wèi) 中)
[責編:李姝昱]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jiān)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