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美學理念
朱銘,國際知名的亞洲現(xiàn)代雕塑大師,其作品形太精巧、深具啟發(fā)性,雕刻中透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繪畫與書法的筆法,展現(xiàn)其成熟的雕刻語言與寫意美學,演繹出簡約主義,傳達環(huán)保理念。朱銘將傳統(tǒng)木雕技法現(xiàn)代雕塑技巧與抽象形式結合,將自己的生命哲學及美學融入作品當中。
師從背景
由1953年起朱銘師從雕刻師人李金川,學習彩繪與木雕技法,后在1968-1976年間跟隨現(xiàn)代藝術先鋒知名雕塑家楊英風研習現(xiàn)代雕塑。1980年,朱銘離開臺灣負笈美國紐約,拓展海外發(fā)展機會,其“太極系列”及“人間系列”先后在紐約展出。1999年,臺北朱銘美術館正式開幕,致力與記錄朱銘的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收藏朱銘的作品,并推廣大眾欣賞及享受藝術。
1980年移居紐約前,朱銘已開始創(chuàng)作“人間系列”初期作品主要為色彩豐富的彩繪木雕,少年朱銘師從李金川期間,曾下苦功鉆研繪畫及雕塑,彩繪繪畫主要用作裝飾,朱銘同時承傳了彩繪木雕的文化傳統(tǒng)。朱銘彩繪木雕作品的用色,將中國傳統(tǒng)廟宇的色調,轉化為明亮而富現(xiàn)代感的色彩。
初到美國的朱銘,租下了布魯克林區(qū)的一間大學宿舍作為工作室,由于受空間所限,他開始創(chuàng)作較小型的雕塑作品,朱銘在波士頓辛苦運來的松木上進行雕刻,為其注入青春明亮的熒光色顏。首批人間系列作品受到波普藝術的影響,生動地刻畫著布魯克林區(qū),年輕人自由灑脫的現(xiàn)代生活,也是朱銘刻意置身陌生國度,自我壓力挑戰(zhàn)的一項成果。
人間系列的解讀
朱銘的人間系列,不斷在主題、色彩與規(guī)模上演化,成為了“太極系列”后又一標志性主題系列作品,融合傳統(tǒng)木雕工與現(xiàn)代抽象表現(xiàn)手法,模塑當代社會的眾生百態(tài)。
“人間系列”捕捉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動態(tài),包括嬉戲、交談、歇息,這些或站或坐的雕塑均為無題作,反映了朱銘相信想像與創(chuàng)意的自由不應受標題局限的信念。朱銘曾言:“人間”系列可以象征很多事物,但與此同時又沒有任何象征意義…這些雕塑既可是一群人,也可是一個人,你既不用問,它也不會告訴你,它在同一時間發(fā)生、結束,這正是人間一名的由來。這就是我想演繹的精神。
如能親睹國際殿堂級雕塑大師朱銘“人間系列”的作品,那將是人生中一幸事。探究朱銘的作品兼具東西方美學元素,自從以極具東方精神的“太極系列”一舉成名后,對藝術仍有著永不停息的追求,他自前往美國紐約進修。在西方的多元文化薰陶下,朱銘開始運用各種新式材料制作,塑造出充滿著東西方藝術精神的主題“人間系列”。
人間系列作品描繪的是藝術家對人間情感探索及體驗。重視人與人之的關系,其中不乏刻畫親子之情的作品,以鮮明生動的姿態(tài)形象,傳達個體之間的關系與每個時刻的故事朱銘的審美觀點強調應由每天的生活開始,將藝術融入生活,這與藝術的帶給人的真諦,藝術的魅力,藝術作品較高的收藏價值觀念,并轉化為分享給大眾公共藝術的概念不謀而合又相得益彰。
后記:大師的成就及榮譽
70年代以來,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太極系列》、《運動系列》、《人間系列》等作品,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太極系列-青銅》曾在美國亞特蘭大市、堪薩斯大學、韓國奧林匹克雕塑公園、香港中國銀行和交易廣場等地。他的創(chuàng)作不僅簡練明快、而且善于發(fā)揮各種材質的特性,不僅具有很強的現(xiàn)代感,而且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雕刻的精髓,創(chuàng)造出一種與自然渾然一體的精神境界。
朱銘的藝術成就廣受國際肯定,展獲重要獎項嘉許,包括1998年香港霍英東基金會頒發(fā)“霍英東獎”,2002年日本歧阜縣頒發(fā)的第二屆“圓空大賞”等,以及2004年臺行政院頒發(fā)的第二十四屆“行政院文化獎”該獎屬于終身成就獎,旨在嘉許致力維護及發(fā)揚臺灣藝術文化之人士,屬臺灣文化界最高榮譽。2007年,朱銘獲頒第十八屆“福岡亞洲文化獎—藝術·文化獎。朱銘亦分別與2003及2011年,獲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頒授名譽藝術博士及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編輯:劉陽)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jiān)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