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近期頻發(fā)的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有“共享屏幕”類詐騙、“AI換臉擬聲”類詐騙、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等。不法分子通過誘導個人投資、轉賬匯款,從而實現(xiàn)詐騙目的。
——“共享屏幕”類詐騙。
隨著智能手機和互聯(lián)網的普及,網絡視頻會議軟件成為越來越多的人日常交流和學習的便捷工具,但這一便利背后也隱藏著一些詐騙分子“編織”的新型陷阱。
7月初,聊城某中學的在校學生小李和小趙分別遭遇了“屏幕共享”詐騙。小李在嘗試出售游戲賬號時,被引導下載視頻會議軟件并開啟屏幕共享,最終導致7萬多元被騙走;小趙則是在參與網絡捐款返傭金的活動中,被要求開啟屏幕共享并下載云閃付平臺,最終損失了35000元。
7月31日,劉先生到襄陽米莊派出所報警,稱遇到了冒充航空客服的詐騙。劉先生原計劃乘坐飛機前往外地旅游,并提前訂好了機票。7月22日劉先生接到一個155開頭的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某航空公司的客服,并準確說出了他的航班號?!翱头藛T”告訴劉先生,其即將乘坐的飛機因故障取消航班,辦理退票或改簽,可獲得300元的補償。隨后誘導劉先生通過指定網址下載“會易通”APP并加入會議,“售后人員”通過該APP和劉先生進行視頻通話,并指導其進行所謂的“退票”“改簽”操作。在“售后”的要求下,劉先生打開了手機上的銀行APP進行操作,并輸入密碼,隨后其手機便陸續(xù)收到資金被轉出的短信,合計被騙2萬余元。
所謂的視頻通話指導,實際上是誘導市民運用指定的APP開啟了視頻分享功能,市民在輸入銀行信息時,犯罪分子可以同步實時獲取個人信息,并迅速轉走卡內財務。
——“AI換臉擬聲”類詐騙。
“AI詐騙”,是指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模仿、偽造他人的聲音、面容等信息,制作虛假圖像、音頻、視頻,仿冒他人身份進行欺騙、敲詐、勒索等犯罪活動。
不法分子通過AI技術偽裝受騙者親人、領導同事的面容與聲音,冒充這些人員身份行騙。由于偽裝的面容表情自然、聲音逼真,受害者往往不會產生懷疑,察覺不出異樣,從而上當受騙。
5年前,就有十堰市下面的縣統(tǒng)計局干部打電話給我:葉局長,剛才有沒有打電話來賣書?實際上是我的聲音被挪用了。
——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
這是一種電信網絡詐騙。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的受害人多為具有一定收入、資產的單身群體或熱衷投資、理財、炒股的人群。
第一步:以“保本高息”虛假造勢
不法分子假借債券投資、股票投資、貴金屬投資、期貨投資、P2P投資、外幣投資等概念,推出所謂“投資理財神器”,在網絡平臺發(fā)布消息宣稱“穩(wěn)賺不賠”,以高返利、按月返利、保持現(xiàn)金流等噱頭吸引投資者關注。
第二步:以“專家內幕”誘導投資
不法分子通過社交軟件添加投資者為好友,將其拉入所謂的“投資”群聊,然后冒充投資導師、理財專家,通過“投資暴富案例”“直播課”等方式騙取其信任,或通過婚戀交友平臺與其確定婚戀關系,再以有“內部消息”“會員渠道”“特殊資源”等誘騙其參與投資。
第三步:以“投資返利”轉移資金
不法分子通過偽造或仿冒的投資平臺向被誘騙的投資者發(fā)送虛假投資鏈接,誘導投資者下載APP進行投資,并以小額投資返利作為誘餌,誘騙投資者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待其上鉤后,不法分子迅速轉移資金,造成投資者損失。
個人要警惕詐騙短信和釣魚網站,審慎穩(wěn)妥使用自身面部、指紋以及密碼等重要信息。同時,妥善保管身份證、銀行卡以及社??ǖ?,及時注銷長期不使用的沉睡賬戶,確保自身用卡安全。
此外,機構也要把好關。
招聯(lián)金融憑借金融科技優(yōu)勢積累,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精準觸達,對可能被騙的用戶及時進行反詐提醒與行為勸阻。
2022年以來,招聯(lián)金融成功識別并攔截電信詐騙損失金額7.7億元。通過網絡核查、大數(shù)據(jù)分析、電話核實、綜合評估到最終審批放款環(huán)節(jié)的層層把關,持續(xù)進行動態(tài)科學的風險管控,為用戶打造安全穩(wěn)定的金融環(huán)境。
與傳統(tǒng)的預警手段主要停留在打電話或上門勸阻不同,馬上消費金融基于自身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數(shù)字化技術,自主研發(fā)反詐預警系統(tǒng),實時提供預警線索,達到在源頭識別攔截涉詐風險的效果。
實際上還有一種很多人不知道的“溫柔的詐騙”。
在地鐵口,地上常有提供“特殊服務”的小卡片,心想:疫情一過又出來了。實際上并不是這么簡單。
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市縣兩級公安機關,在公安部統(tǒng)一部署下,對兩個以涉黃小卡片引流的特大涉詐“地推”引流團伙開展全國集中收網行動,成功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71名。
有一男子姓李,早上開車時,看到自家車輛反光鏡上貼著一張白色貼紙,上面的誘惑性內容引起了他的關注。于是,他撕下貼紙放到了口袋里。中午閑暇時,李先生拿出貼紙,在手機上輸入貼紙上的網址,根據(jù)提示下載了一款涉黃App。
“App里的人工客服給我發(fā)來很多美女照片,聲稱‘96元注冊會員就可永久享受平臺約美女福利’,并承諾只要做任務刷單完成賬號升級,便可返還96元、免費約美女。我按照要求做完任務后,對方卻說我操作失誤,需要再次轉賬進行刷單。結果我轉賬的數(shù)額越來越大,共轉給對方1萬余元。當我意識到不對勁時,人工客服把我拉黑并將聊天內容撤回了!”李先生后悔莫及。
民警分析認為,這種小卡片實為電信網絡詐騙引流。心存“獵艷”想法的受害者如果輸入卡片上的網址,按照對方要求下載App,最終換來的不是“艷遇”,而是損失財產的厄運。
到處是陷阱,處處要小心。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jiān)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