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元宵節(jié)
作者:丁峰
臨近元宵,我踏著月色沿河散步,月光穿過樹蔭,篩下了一地閃爍的碎玉。樹枝梢頭半輪上弦月在冷清的空中散著銀輝,河邊嫩芽甫吐的柳枝在月色里格外清新。
河堤樹下的一行射燈,把臨河的柳絲映得光彩奪目,碧翠欲滴,遠處橫亙河面的橋被燈光裝點得光彩熠熠,讓我驀然想到“東風夜放花千樹,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的句子。辛棄疾詞里所描繪元夕節(jié)的盛況,引發(fā)我年少時對老城元宵節(jié)情景的記憶,一樣的燈火燦爛,一樣的情暖意濃。
那些年,元宵節(jié)之夜比過年熱鬧。家家戶戶都有散燈的習俗。我家元宵節(jié)的盛宴一般安排在晚餐,這樣我姐、姐夫帶著外甥回來,一家人歡聚一堂,熱熱鬧鬧,饕餮盛宴后每人必須吃一碗湯圓,叫鬧元宵,不喜甜食,也得象征性地少吃幾個,這風俗也漸成了規(guī)矩。女兒不能見媽家燈,散燈之前姐一家離開后,母親開始散燈,我跟后面當小助手,母親把準備好的兩大包紅蠟燭打開,先把供桌香案上大紅蠟燭點著,再由堂屋到大門,都一律燃燭。母親把蠟燭焊穩(wěn)在地上,我劃火柴一一點亮。每個門檻的兩邊各燃一支。庭院的各個角落都要散到,一直散出家門。幽暗里都散發(fā)著紅彤彤的光亮。我問母親:“平時停電家里只點一支蠟燭,為什么元宵節(jié)這天這么浪費呢?”“散燈是祖上傳下來的規(guī)矩,點亮回家的路,好讓‘家神’回家?!蹦赣H邊說邊焊著手里的蠟燭,“也把一年的壞運氣帶走,同時好運氣降臨,去除不祥?!?/p>
散燈余下的蠟燭都歸我了,小紅蠟燭是我的最愛。用它做的探照燈,是那些年我和小伙伴在元宵節(jié)時最得意的燈籠。家里大人給買的可以折疊的手提紙燈籠,上面畫了精美的圖案,雖說很美觀,但凡誰提了出來玩,都會遭到鄙視,成為大家譏笑嘲諷的對象,我們稱這種燈籠“尿窯罐”。影視劇中只有地主漁霸家的管家才用這種燈籠。我們自己做,找來家里不用的殘破掉瓷的搪瓷缸子,把缸底敲掉,缸體放倒,紅蠟燭焊在缸壁上,缸口用紅紙糊住,蠟燭點著,就是照得一片光明的探照燈,反轉(zhuǎn)過來,就是一盞李玉和手里高高舉起的閃亮紅燈。
年紀稍大一些后,便可以結(jié)伴過橋去城北最繁華的大街觀燈展,是夜除了老人守家,皆相呼而出,街上人群云集,正所謂“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小縣城的元宵盛況不啻大唐的長安吧,誰人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游人著過年新裝,小孩子騎在父親的肩上,三五一群,三兩結(jié)伴同行。大型燈展中的金龍盤玉柱、八仙過海的走馬燈、西游記的師徒四人燈都給人留下永恒的記憶。用葫蘆瓢做成的羊抵頭燈,那人手一動,掛在十字架上的那對大白羊便頂在一起,發(fā)出咔咔的撞擊聲,鏗鏘有力。瞧,一架飛機,光亮著,貼著人群頭頂上飄移,有人舉個帶桿飛機燈籠。是誰把辛詞的魚龍燈暗換了新意?
收了思緒,我踏著月光而歸,思忖著今年元宵節(jié)也該學著母親的樣子散散燈吧。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技術(shù)支持:湖北報網(wǎng)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jiān)督:13307199555